"去年这时候,我家的鸡场差点倒闭。"李婶边搅拌饲料边回忆。去年春天,她养的3000只蛋鸡产蛋率骤降20%,破壳蛋堆满仓库。直到镇畜牧站的张技术员来访,才发现问题出在饲料配方——这个养鸡人最容易忽视的"隐形杀手"。

一、雏鸡期的营养保卫战
"刚出壳的小鸡就像婴儿,营养跟不上就输在起跑线。"张技术员指着李婶的饲料台账说。原先的育雏料玉米占比高达65%,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根据《2025中国家禽营养白皮书》,0-4周雏鸡需要粗蛋白21%-23%。
调整后的配方:玉米55%+豆粕25%+进口鱼粉5%+小麦麸8%+预混料7%(含贝壳粉1.5%、蛋氨酸0.1%)。"看这蛋黄颜色!"两个月后,雏鸡绒毛油亮,胫骨强度提升30%,成活率从85%跃至96%。
二、产蛋期的精准调控
"蛋鸡就像精密仪器,差0.5%钙质就出破壳蛋。"张技术员展示的产蛋期配方中,创新采用广西本地甘蔗渣替代3%麦麸,既控制纤维含量又降低0.2元/斤成本。核心配方调整为:玉米60%+发酵菜籽饼8%+贝壳粉8%+苜蓿草粉5%,配合下午单独补饲牡蛎壳颗粒。

三、成本控制的三大妙招
现在李婶的鸡场,产蛋率稳定在93%,破壳率控制在1.5%以内。最近她还受邀在县养殖交流会上分享经验:"原来鸡饲料不是越贵越好,关键要像给孩子配餐——什么阶段吃什么,差一点都不行!"
(注:文中数据参考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提质增效案例汇编》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营养分会最新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