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养鸡新手们,你们是不是经常被饲料问题搞得头大?明明照着配方配的料,鸡就是不长肉还老生病?就跟去年我表弟似的,买了顶级豆粕和鱼粉,结果蛋壳薄得像纸,急得直薅头发。今儿咱就唠唠这个容易被忽略的"饲料粒度"门道!

说白了,饲料粒度就是饲料被碾碎的程度。您可别小看这芝麻大的事儿,就跟人吃饭得细嚼慢咽一个理儿。鸡的胃分两截——前头软趴趴的腺胃,后头带肌肉的肌胃。大颗粒饲料能让肌胃多锻炼,就跟人练哑铃似的,肌胃越壮实,消化能力越强。
举个实在例子,河北老张家的鸡场,把饲料从面粉状换成小米粒大小,产蛋率愣是涨了8%。鸡粪里没消化的玉米渣肉眼可见变少了,这省下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1、雏鸡期(0-6周)
这时候小鸡跟婴儿似的,得吃"奶粉"。饲料要碾成细面粉状(0.7-0.8毫米),就跟咱冲奶粉不能有结块一个道理。太粗了伤肠胃,去年我邻居家雏鸡拉稀,一查就是饲料里有肉眼可见的玉米碴子。
2、青年期(7-20周)
这时候得换成"青少年套餐",颗粒要像砂糖粒(1.0-1.5毫米)。重点来了!得掺点2毫米左右的碎玉米,刺激肌胃发育。就跟小孩换牙期得啃苹果一个理,不锻炼就长不好消化能力。
3、产蛋期
这时候颗粒要像大米粒(1.5-2.0毫米),但得玩点花样——把石粉单独做成3毫米颗粒!为啥?母鸡下蛋前会特意啄食大颗粒钙质,就跟孕妇补钙片似的,这么喂蛋壳厚度能增加0.03毫米[]。

| 阶段 | 建议筛孔直径 | 相当于啥大小 |
|---|---|---|
| 雏鸡料 | 4毫米 | 绿豆穿不过筛子 |
| 青年鸡料 | 6毫米 | 黄豆卡在筛眼 |
| 产蛋鸡料 | 8毫米 | 花生米碾碎的程度 |
注意啊!同样筛网,粉碎玉米和小麦效果差老鼻子了。小麦比玉米硬实,粉碎后颗粒更细碎。建议新手先拿5斤玉米试机,抓把饲料摊开看——合格的标准是85%颗粒在目标尺寸范围内,不能有超过5%的"漏网之鱼"。
1. "越细越好"的误区
有人觉得粉碎得越细吸收越好,结果鸡的肌胃萎缩成葡萄大小。正确做法是:育成期饲料里必须保留15%左右的整粒小麦,就跟小孩吃粗粮助消化一个理。
2. 盲目追求均匀
其实饲料需要合理分级!大颗粒(玉米碎)占60%,中颗粒(豆粕)占30%,小颗粒(预混料)占10%。鸡啄食时会先吃大颗粒,中午空槽2小时让它们把细料舔干净,这样营养才均衡。

3. 忽视季节变化
夏天得把平均颗粒加大0.2毫米,为啥?天热鸡吃得少,大颗粒能延长饱腹感。就跟咱夏天爱吃耐嚼的牛肉干一个道理,这个窍门能让采食量提升5%。
去年我用错筛网,把产蛋鸡料粉碎得太细,结果鸡蛋破损率飙升到8%。后来换了8毫米筛网,又在下午单独补喂牡蛎壳颗粒,破损率直接降到1.5%。现在我看饲料就跟中医把脉似的——抓把料一瞧,颗粒层次分明心里才有底。
建议新手买个20块的"饲料分级筛",每月检测一次。记住喽,好饲料的标准是"抓一把扎手,摊开来看见层次,闻起来有谷物香"。养鸡这事啊,有时候细节到位了,赚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