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母鸡天天吃粮不下蛋?学会这8招,轻松淘汰'白吃鸡'!"这是我当年学养鸡时,老兽医拍着大腿教我的狠话。现在饲料价格涨得比火箭还快,养着不下蛋的鸡就跟养了个碎钞机似的。今儿咱就仔细说说,怎么从鸡群里揪出"摸鱼选手"。

"鸡冠就是产蛋成绩单!" 这话可不是我瞎编的。高产母鸡的冠子红得像抹了辣椒油,摸着温温热热,软趴趴地歪在脑袋边。反观那些"摸鱼专业户",鸡冠要么白得像抹了粉,要么硬邦邦支棱着,活像戴了顶纸帽子。
我邻居老王去年就吃过亏。他家三十多只母鸡,天天喂得比人还精细,结果捡蛋跟开盲盒似的。后来我教他看鸡冠,当场揪出八只"假把式",淘汰后饲料钱一个月省下两百多块!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光看表面。伸手往鸡屁股后面一摸,这才是真功夫。产蛋勤快的母鸡,两片耻骨间距至少能塞下三根手指头(差不多4厘米),跟张开的手掌似的。要是只能塞进一两根手指,趁早炖汤——这货就是个吃白食的!
记得第一次上手摸鸡,我紧张得手心冒汗。现在闭着眼都能摸出来,高产鸡的耻骨就像弹簧床,按下去还带点回弹劲儿。那些硬邦邦像块木板的,指定不下蛋。
"菊花状态暴露产蛋量" 这话听着糙,理儿可不糙。下蛋勤快的母鸡,肛门周边松弛湿润,像泡发的银耳,颜色还发白。反观低产户,肛门缩得跟针眼似的,颜色黄不拉几,羽毛上还粘着粪渣。

去年秋收时,村里李婶家鸡群闹肚子。我教她重点观察泄殖腔,结果发现三只母鸡肛门红肿,及时隔离治疗保住了一窝蛋。现在她见人就夸:"看屁股比看脸管用!"
说来你可能不信,羽毛油光水滑的母是花瓶。真正的高产选手,脖子和背上的毛早被蛋筐磨秃了,浑身跟被炮仗炸过似的。反倒是那些天天"梳妆打扮"的,十有八九在偷懒。
我家前年养的芦花鸡就是个典型。别的鸡都灰头土脸,就它羽毛锃亮,结果半年才下二十来个蛋。后来才明白,人家把营养全用来长毛了!

"黄腿鸡=吃白食" 这个冷知识九成新手不知道。高产母鸡的腿脚颜色会越来越浅,250天之后基本褪成惨白色。要是半年过去了还黄澄澄的,赶紧查查它下没下过蛋!
去年帮朋友改造鸡舍,发现他特意挑了批黄腿母鸡,说是看着喜庆。结果一检测,十只里有六只是"铁公鸡"。现在他逢人就念叨:"选鸡不能看肤色,跟选对象一个理儿!"
伸手摸摸鸡肚子,软乎的像棉花,硬邦的像砖头——这就是高产与低产的区别。下蛋勤快的母鸡腹部宽大柔软,手按下去能感觉到底下有"货"。那些腹部窄小或硬邦邦的,不是在偷懒就是有炎症。

记得有次帮养殖场挑鸡,摸到只肚子鼓得像皮球的。场主还当是个宝,结果兽医一查是腹水症,白喂了三个月精饲料。
"鸡的眼就是产蛋的灯" 这话真不假。高产母鸡眼睛瞪得溜圆,眼周泛着淡红色,人一靠近扑棱棱就躲。那些眯缝着眼打盹的,不是病秧子就是懒货。
上个月去参观现代化鸡场,技术员拿着手电筒照鸡眼。说是瞳孔反应快的母鸡,产蛋量能高出15%。果然科技养鸡,连眼神都不放过!

"三月不淘汰,全年都白忙" 老辈人传下的经验真有道理。春天抱窝的母鸡要重点观察,那些死活不肯孵蛋的其实是产蛋能手。秋天换羽季更要上心,晚换毛的才是"劳动模范"。
我表弟去年承包果园养鸡,九月发现十几只母鸡羽毛油亮。他当个宝供着,结果冬天全成了光吃不下蛋的祖宗。现在学乖了,专门盯着晚换羽的鸡留种。
养鸡这事儿,说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得舍得下手淘汰,别跟"白吃鸡"讲感情。按这八招来,保准你家鸡窝天天跟开盲盒似的——不过这回开的可都是金蛋!最后唠叨句:定期检查不能少,饲料省下的钱买排骨它不香吗?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