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隔壁老王家养的鸡每天下蛋像流水线,你家鸡窝里的蛋却稀稀拉拉。去年我走访河北某养殖场时,负责人老张就抱怨过:"明明喂的都是玉米豆粕,怎么人家产蛋率能到95%,我这连80%都保不住?"后来发现,问题就出在那张薄薄的饲料配方表上。今天咱们就来唠唠,新手小白怎么靠一张营养表把蛋鸡养成"下蛋机器"。

(一)先整明白:饲料为啥能决定产蛋量?
蛋鸡下蛋就像盖房子,缺根钢筋少袋水泥都不行。每枚鸡蛋含7克蛋白质,其中5克都得从饲料里来。老养殖户常说:"鸡屁股就是粉碎机,吃进去的饲料都变蛋壳蛋黄了。"但具体怎么变?咱们得掰开揉碎说。
我去年在山东试验场拿到组数据:用标准配方和普通配方的鸡群,料蛋比能差出0.3。啥概念?1万只鸡每天多吃300斤饲料,一年下来就是10万斤的差距。所以说,精准营养表就是养鸡人的"省钱秘籍"。
(二)各阶段营养表大公开
刚入门的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料喂到底"。上周有个粉丝私信我,说他家鸡开产后总下软壳蛋,结果发现是育成期钙加早了。咱们分阶段来说说关键指标:

【0-6周雏鸡期】
这时候的小鸡就像长身体的初中生。山东农科院2025年的试验显示,蛋白含量低于18%的组,6周体重比标准组轻了200克。建议这么配:
玉米58%(别用陈年粮)
豆粕28%(必须过60目筛)
鱼粉5%(进口的腥味重,小鸡爱吃)
预混料4%(含复合维生素)
划重点:这阶段宁可蛋白超标也别不足,不然就像盖楼地基没打牢,后期产蛋肯定受影响。
【7-18周青年期】
这时候要控体重,跟姑娘减肥一个道理。河南某鸡场去年搞限饲试验,每天喂体重的5.5%比自由采食组,开产时间提前了7天。配方要调整:
玉米加到62%
麸皮15%(助消化)
菜籽粕8%(必须脱毒处理)
骨粉2%(补钙但不过量)
特别提醒:这个阶段加钙超1.2%容易得肾结石,见过有养殖户加贝壳粉结果鸡群集体尿血,真不是吓唬人。
【19周后产蛋期】
这时候的母鸡的媳妇,得重点补营养。河北某养殖大户的秘方是:
石粉8%(下午单独喂吸收更好)
豆油2%(别用潲水油)
豆粕22%(可换10%昆虫蛋白)
关键点:钙要分次喂,早上给普通料,下午单独补钙,这样蛋壳厚度能增加0.02mm。不信你拿卡尺量量,好蛋壳得有0.35mm以上。

(三)原料涨价也不慌的替换方案
去年玉米涨到1块8,愁坏了不少人。其实有门道:
豆粕不够?试试这三种:
(四)老手容易踩的坑
新手最常栽在这几个地方:
(五)自配饲料实操要点
设备不用太高档,但三样不能省:
粉碎机(玉米碎到2-3mm)
搅拌机(卧式的比立式均匀)
电子秤(误差别超50克/吨)
混合顺序有讲究:先倒七成玉米垫底,再铺豆粕,最后撒预混料。搅拌时间看机型,立式的得转15分钟,卧式5分钟就够。

新手建议每周做两次检测:
蛋白用尿素酶试纸(某宝20块一盒)
均匀度查氯离子(十个点取样)
上次去邯郸,有个大姐用土法子:抓把饲料洒水里,看漂浮物分布,居然也能估摸个七八成准。
唠到这儿,想起个真事:去年秋天,河南有个小伙照着我们给的配方表喂鸡,第二个月就多捡了30箱蛋。他跟我说最意外的是,以前总以为养鸡靠运气,现在才知道每个百分比后面都是真金白银。所以说,别小看那张营养里头藏着的可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