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有没有发现,同样喂玉米豆粕,别人家鸡两个月长三斤,你家崽子光吃不长肉? 这事儿就跟炒菜似的,火候配料差一点,味道天差地别。今儿咱们就唠唠,这鸡饲料里的门道到底藏哪儿了?

先整明白不同阶段得吃不同饭,这事儿就跟小孩换奶粉一个理。3给的新手配方就挺靠谱:
选料可比相亲讲究,三看三不买的规矩得守牢:
举个实在例子:去年李婶贪便宜买了掺沙子的麦麸,鸡群集体拉稀,光药费就搭进去两千多。

搅拌顺序比配方更重要!这事儿十个人有九个不知道:
要是图省事一股脑倒进搅拌机,等着瞧吧——上层饲料蛋白含量能比下层高8%
饲料发霉这事儿,可比鸡瘟还头疼。教你三招保平安:

温度差五度,配方得变样:
| 季节 | 能量调整 | 蛋白调整 | 必加神器 | 
|---|---|---|---|
| 夏季 | +10% | -2% | 小苏打0.3% | 
| 冬季 | -5% | +3% | 植物油2% | 
| 梅雨 | 维持 | 维持 | 脱霉剂0.1% | 
去年张哥家鸡场按这个调,料肉比从2.8降到2.5,三百只鸡多赚四千块
养鸡这事儿,饲料成本占七成,但千万别在原料上抠门。见过最精明的养殖户,人家在饲料厂隔壁租仓库,新鲜豆粕现用现拉,比囤货的每吨省两百。要我说,与其死磕配方,不如整个二手近红外检测仪,三百块就能测营养成分,比啥老师傅的经验都靠谱。记住咯,鸡吃的是科学,不是饲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