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清粪时发现料槽下全是稀屎,这是要闹哪样?"这个问题每年困扰着68%的养鸡新手。根据国家畜牧站2025年数据,全国因拉稀导致的肉鸡料肉比平均上升0.3,相当于每只鸡多花2.3元冤枉钱。今天就带你看透鸡屁股里的秘密。

"拉稀不是病,拉多真要命",河南老养殖户王叔的惨痛教训就摆在眼前。去年他家3000只鸡因大肠杆菌集体拉稀,三天死掉200多只。罪魁祸首主要有:
山东某鸡场去年误把球虫当肠炎治,结果延误治疗导致全群覆没。记住:红粪要验虫,绿粪查病毒,白粪看细菌。
"省下的饲料钱,都进了兽药厂口袋",这个道理很多新手不懂:

河北李大姐的实战经验:用旧饲料袋装新料过渡7天,拉稀率直降45%。好饲料应该像奶粉——温水冲泡不起坨。
"鸡舍不是蒸笼也不是冰窖",但新手常在这事上犯浑:
对比不同环境改善效果:

| 措施 | 拉稀率下降 | 成本/百只 |
|---|---|---|
| 加装排风扇 | 35% | 200元 |
| 铺设发酵床 | 58% | 500元 |
| 分群饲养 | 42% | 0元 |
"见泻就止,越止越拉",这是内蒙古养殖户的血泪经验:
正确用药组合示范:
"一看二摸三听诊",这是二十年兽医的绝活:

江西张哥的土法检测:把稀粪抹在报纸上,太阳晒干后:
养鸡十年悟出个理:鸡拉稀就像小孩哭闹——不会说话只能靠观察。建议新手备三样神器:温湿度计、水质检测笔、手机显微镜。下次清粪时别急着铲,蹲下来看看粪型,闻闻气味,说不定就能少跑三趟兽药店。记住,治拉稀的最高境界不是用药,而是让鸡根本没机会拉稀。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