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问我,刚买的小鸡屁股上老是挂着白色稀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像新手如何快速涨粉一样,养小鸡也有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上周邻居王婶家20只鸡苗,三天内就死了8只,解剖发现肠道里全是糊状白粪,这事儿可急坏了一帮养殖新手。

先搞明白几个关键问题:小鸡拉白稀是不是一定会死?喂什么药最管用?怎么预防这种情况?去年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30%的雏鸡死亡案例都和消化道疾病有关,其中白色稀便占比超过六成。咱们今天就仔细说说这事儿。
为什么刚到家的小鸡容易拉稀?最常见的就是温度没控好。好多新手觉得春天暖和就不用保温灯,其实雏鸡前七天需要35度恒温。我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有人把鸡苗放在空调房里,结果温度波动太大,第二天全群开始拉白粪。
重点来了:判断白便类型要看细节。如果是石灰样的干燥白粪,可能是痛风;要是粘稠带气泡,八成是沙门氏菌感染。去年兽医站接诊的病例里,沙门氏菌阳性率高达45%,这种病会通过粪便传染整个鸡群。

喂食不当也是重灾区。有些人觉得小鸡要吃好的,拼命喂蛋白质饲料。实际上雏鸡饲料的蛋白含量超过21%就会消化不良,这个数值是农业大学实验室测出来的临界值。建议前三天喂泡软的小米,慢慢过渡到正规饲料。
说到用药就头大,很多人病急乱投医。有个养殖户给三天大的小鸡喂氟苯尼考,结果药物中毒死了大半。正确做法是先确诊再治疗,比如球虫感染要用磺胺类药物,大肠杆菌感染得用恩诺沙星。这里有个简易对照表:
| 症状 | 可能病因 | 推荐药物 | 使用周期 |
|---|---|---|---|
| 白色糊状便带血丝 | 球虫 | 磺胺间甲氧 | 5天 |
| 石灰样粪便 | 痛风 | 碳酸氢钠 | 饮水3天 |
| 泡沫状白便 | 沙门氏菌 | 阿莫西林 | 连用5天 |
预防才是王道。建议大家做好三件事:第一周每天换四次垫料,饮水器要放在保温灯对面促进运动,饲料里定期拌入益生菌。有个养殖场这么做之后,雏鸡成活率从75%提升到了92%。

最后说说争议点,有些人觉得土办法比现代医学管用。比如喂大蒜水确实能抑菌,但遇到严重感染还是得用药。就像新手如何快速涨粉不能只靠运气,养鸡也要讲科学方法。要是发现小鸡缩颈闭眼、肛门糊肛,别犹豫赶紧隔离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