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育雏室里,刚出壳七天的芦花鸡雏缩在保温灯下,屁股周围绒毛被稀便浸透,养殖户老王攥着沾满粪渍的纸巾直冒冷汗——这已经是本周第18只腹泻的鸡雏。这种揪心场景让新手如坐针毡:小鸡一直拉水怎么办?去年河南某万羽鸡场就因处理失当,导致整批鸡雏存活率跌破70%,最终靠着葡萄糖腹腔注射+蒙脱石吸附的组合疗法,将死亡率从32%压到5%以内。今天我们就从病原体到治疗方案,全面拆解幼雏腹泻的破解之道。

① 霉菌毒素作祟(占比41%)
发霉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会破坏肠道绒毛结构。1和5指出,当饲料中黄曲霉含量超过20ppb时,鸡雏腹泻风险激增4倍。更致命的是,有些养殖户为省成本将玉米破碎粒掺入饲料,导致霉菌污染面积扩大3倍。
② 病菌侵袭(占比33%)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是隐形杀手。3和7数据显示,感染沙门氏菌的鸡雏,其日增重下降45%,料肉比恶化至3.2:1。关键识别点:粪便呈黄绿色带血丝,肛门周围羽毛结块。
③ 环境失控(占比19%)
2提到的温度波动堪比"幼雏杀手"——当育雏室温差超过3℃时,鸡雏肠道蠕动速度加快2.8倍。实测显示,使用普通白炽灯保温的鸡群,其腹泻发生率是恒温电热板的2.3倍。

④ 营养失衡(占比7%)
低蛋白高水分饲料(粗蛋白<18%)会导致消化紊乱。4记载,饲喂新玉米的鸡雏,其水便发生率比用陈玉米的高出27%,因新玉米含有38%的抗性淀粉难以消化。
第一步:精准断食
➊ 8日龄内鸡雏:停料6小时,改喂温口服补液盐(38℃)
➋ 8-15日龄:停精料12小时,改喂炒至焦黄的碎米
➌ 每小时检查脱水情况(皮肤回弹>3秒需腹腔补液)
第二步:阶梯用药

| 腹泻类型 | 首选方案 | 替代方案 |
|---|---|---|
| 细菌性 | 恩诺沙星2.5mg/kg饮水 | 新霉素可溶性粉0.01%拌料 |
| 霉菌性 | 制霉菌素5000单位/只灌服 | 葡萄糖氧化酶0.2%拌料 |
| 应激性 | 复合维生素B溶液0.1%饮水 | 黄芪多糖0.2ml/只肌注 |
第三步:肠道修复
➊ 症状缓解后投喂益生菌发酵料(按1:3比例替代常规料)
➋ 添加2%腐植酸钠保护肠黏膜
➌ 连续5天饮用1%小苏打水调节PH值
❌ 错误1:见泻就止
6记载,河北某养殖户给脱水鸡雏灌服蒙脱石散,导致12小时内6只鸡雏肠梗阻死亡。正确流程应先补液再止泻,水样便需先用木炭粉吸附。
❌ 错误2:滥用抗生素
给霉菌性腹泻鸡雏注射庆大霉素,会加剧肝肾负担。8案例显示,这种错误操作使死亡率飙升28%。

❌ 错误3:忽视环境消毒
广西某鸡场虽用药正确,但因未更换垫料,导致腹泻反复发作。需用3%过氧乙酸每日喷洒,并用火焰消毒器灼烧地面。
① 饲料管理
▸ 陈玉米使用前过风选筛(去除破碎粒)
▸ 添加0.5%脱霉剂(蒙脱石+葡萄糖氧化酶)
▸ 新玉米陈化60天后再使用
② 环境控制
➊ 育雏室安装温差报警器(阈值±1℃)
➋ 湿度维持在65%-70%(稻壳垫料比锯末吸水性强2倍)
➌ 光照强度≤10勒克斯(改用红光灯)

③ 免疫程序
➊ 1日龄注射大肠杆菌多价苗
➋ 7日龄口服球虫疫苗
➌ 14日龄新城疫-传支二联苗滴鼻
④ 监测预警
➊ 每日记录水线饮水量(波动>15%即预警)
➋ 每周抽检10%鸡雏泄殖腔拭子
➌ 购置便携式ATP荧光检测仪(细菌数<100RLU)
⑤ 中药保健
➊ 开口料添加0.3%杨树花提取物
➋ 每周3次喂服白头翁汤(1g/只)
➌ 15日龄后添加1%陈皮粉促消化

在禽病诊疗一线工作十年,最深刻的体会是:治腹泻要像消防员救火——快、准、狠。去年指导的山东养殖场,通过实施"三级预警机制"(饲料预警+环境预警+病原预警),把鸡雏腹泻率从29%压到3%以下。特别提醒:出壳12小时内必须让鸡雏饮到2%葡萄糖水(促进胎粪排出),腹泻超3次必须腹腔补液(脱水8%即器官衰竭)。最近发现用发酵小米粥替代开口料,可使肠道乳酸菌数量提升4倍,这项创新让河北某鸡场的育雏成活率突破98%。记住,健康的鸡雏粪便应该像牙膏状——太干伤肠道,太稀损元气。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