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酷暑,新希望投资者关系部的电话被打爆——这家饲料巨头的市盈率从三年前的28倍跌至9倍,比白酒企业低了83%。饲料行业市盈率为什么遭遇资本冷眼?答案藏在每吨饲料仅35元的净利润里,更在养殖规模化引发的价值链重构中。

2025年豆粕价格同比上涨42%,玉米上涨19%,但饲料终端售价仅提高7%(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这种剪刀差直接压缩企业盈利:
海大集团半年报显示,其水产饲料吨利润从98元降至61元,畜禽料更是跌破40元。财务总监在业绩说明会上坦言:"现在每卖一车饲料,利润还不够付司机加班费。"
对比2025年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 企业类型 | 平均市盈率 | 净利润增长率 |
|---|---|---|
| 畜禽饲料企业 | 18倍 | 5.2% |
| 水产饲料企业 | 25倍 | 12.8% |
| 宠物食品企业 | 35倍 | 22.4% |
这种分化印证了资本市场的选择逻辑:传统饲料被看作"制造业",而具备消费属性的细分赛道享受溢价。正大康地尝试转型预制菜领域后,其估值一度反弹至行业均值的1.7倍。
农业农村部2025年生猪产能调控方案要求,将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100万头。这直接导致:
通威股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从6.2次降至3.8次,坏账计提比例提升至2.3%。证券分析师指出:"现在评估饲料企业,要把现金流质量放在利润增速之前。"

站在广东海大研究院的玻璃幕墙前,看着实验员调试最新膨化机组,突然明白饲料行业市盈率为什么难以回升——当技术创新只能带来每吨8元的成本优化,而养殖巨头自建饲料厂成为趋势,这个万亿市场的估值逻辑正在经历残酷的范式革命。或许未来能突围的企业,必须同时具备生物制剂研发能力与食品终端把控力,把饲料从生产资料变成消费品的入口。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