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养殖户老张最近遇到件糟心事:猪场里30%的育肥猪突然拉稀,每天清理粪污要多花3小时。他试着给猪群控料24小时,结果腹泻率不降反升到45%。这个案例揭开行业痛点——猪拉稀控料可以解决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须掌握科学方法。本文将用三个真实养殖场的对比试验,拆解控料技术的正确打开方式。

老张的失败操作很有代表性:直接断食24小时,导致猪群应激加重。正确控料应该像给肠胃按重启键,需分三步走:
山东某猪场对比试验显示:采用渐进式控料的猪群,3天内腹泻治愈率达92%,而粗暴断食组只有58%(数据来源:《中国猪病防治手册》2025版)。

⚠️ 这些情况必须立即控料:
但控料也有禁忌症:
🚫 体温>40℃的猪禁止控料(需先退烧)
🚫 怀孕后期母猪慎用(易引发早产)
🚫 控料超过36小时(会造成肠道绒毛萎缩)
江苏养殖户李大姐就吃过亏:给发烧的仔猪控料18小时,导致3头猪脱水死亡。后来学会先测体温再处理,配合静脉补液,治愈率提升到89%。

控料期间饲料要变“病号餐”:
| 成分 | 正常料 | 病号料 | 作用 |
|---|---|---|---|
| 玉米 | 65% | 70% | 提供安全能量 |
| 豆粕 | 22% | 12% | 减少蛋白负荷 |
| 膨化大米 | 0% | 8% | 修复肠道黏膜 |
| 蒙脱石 | 0% | 3% | 吸附毒素 |
湖北某万头猪场用这套配方,配合控料疗法,使流行性腹泻造成的死亡率从12%降至1.8%。但要注意:蒙脱石用量超过5%会引起便秘,恢复期需逐步减量。
🚩 反面案例1:河北某养殖户控料期间喂青草“调理”,结果引发酸中毒
🚩 反面案例2:云南养殖场控料后突然恢复全量喂食,导致23%猪群复发腹泻
🚩 反面案例3:用麸皮代替玉米做病号料,纤维过多加重肠道负担

正确做法应遵循“三要三不要”:
✅ 要监测粪便硬度(理想状态是成型软便)
✅ 要记录饮水量(病猪饮水量通常是健康猪的2倍)
✅ 要隔离病猪(防止交叉感染)
❌ 不要添加抗生素(除非确诊细菌感染)
❌ 不要更换饲料品牌(应激叠加风险)
❌ 不要忽视环境消毒(每天2次带猪消毒)
最近在四川发现创新疗法:控料期间给猪听轻音乐🎵,能降低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27%(数据来源:《动物行为学研究》2025)。建议中小养殖户备好两种料槽——蓝色槽放病号料,红色槽装电解质水,这样既能保证病猪营养,又避免健康猪误食。记住:控料只是应急手段,长期预防要靠免疫(如PED疫苗)和生物安全。下次发现猪拉稀,先别急着掏手机查某度,用温度计量个体温,观察粪便形态,再决定要不要控料。毕竟,养猪是个技术活,光有热情可不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