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科学养殖 >
饲料企业真的能全身而退?三大免责误区与法律真相

作者:饲界小妙招 时间:2025-09-20 阅读:462

你可能会想:饲料企业要是遇到纠纷,是不是总能轻松甩锅?去年安徽宣城7家养殖户因为使用发霉饲料导致蟹苗死亡,法院判决饲料公司承担50%责任,直接赔了39.6万。今天咱们就扒开饲料行业那些"无责任"的假象,看看法律到底怎么判。

饲料企业真的能全身而退?三大免责误区与法律真相

误区一:不知者无罪?法律可不认这个理

​"我们又不知道饲料有问题"​​——这话在法庭上可不好使。辽宁养殖户马某某买的猪饲料粗蛋白不达标,法院直接判生产商三倍赔偿79万。这里有个关键点:​​无过错责任原则​​。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生产者就算没主观过错,只要产品有缺陷就得担责。

看看这个对比就明白:

抗辩理由法院态度典型案例
不知情无效城霉变饲料案
产品符合企业标准需符合国家标准辽宁猪饲料粗蛋白不达标案
养殖户保存不当需举证证明江苏蟹苗死亡纠纷案

误区二:标签合格=产品合格?质检报告才是硬通货

去年山东某饲料厂标签做得漂漂亮亮,结果检测发现掺了羽毛粉,直接被罚5.7万。这里有个血:​​标签合规≠产品合格​​。根据《条例》,标签必须标注原料组成、成分分析、生产日期等13项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实际检测数据。

饲料企业真的能全身而退?三大免责误区与法律真相

记住这三个生死线:

  1. ​粗蛋白含量误差不能超1%​​(参考辽宁案例)
  2. ​霉菌总数≤2×10⁴CFU/g​​(安徽案件超标3倍)
  3. ​重金属指标必须低于国标20%​​(2025新规要求)

误区三:经销商背锅?生产者永远跑不掉

江苏常熟某饲料公司试图让经销商担责,结果法院判生产者赔50%。这里藏着​​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生产者得自证清白。2025年新实施的《饲料归谁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生产者要建立全程追溯体系。

企业想免责得做到:

饲料企业真的能全身而退?三大免责误区与法律真相
  • ​原料采购记录保存5年以上​
  • ​每批次留样至少保留2年​
  • ​生产工艺视频存档3年​
  • ​第三方检测报告每月更新​

个人观点:合规成本比罚款便宜多了

现在很多饲料厂还在赌概率,觉得被查是小概率事件。但你看安徽那案子,7户养殖户就能让企业赔万。按2025年新规,违法成本还要翻倍。要我说,与其整天琢磨怎么甩锅,不如老老实实升级检测设备——毕竟一套50万的液相色谱仪,比动辄百万的罚款划算多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kexue/54328.html

标签: 饲料,误区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