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莘佳饲料厂的值班员老李握着对讲机的手都在发抖——监控显示3号仓温度飙到42℃,价值千万的教槽料正在发酵变质。这个紧急来电,把正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于建强直接拽回了工厂。
冲进仓库那刻,热浪糊了满脸。于建强抄起铁锹就铲料堆,扬起的粉尘里混着酸馊味。"开六号仓!把东北角那批新到的蒙脱石散搬过来!"他边咳边指挥,这个应急方案源自三年前河北那场惨痛教训——当时因使用常规吸附剂,直接导致800吨饲料报废。
关键操作节点:
天亮时分检测报告出炉:粗蛋白损失控制在3%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15%的损耗率。车间主任算了下账,这波操作硬是抢回230万损失。
去年豫北猪场爆发流行性腹泻,于建强直接带着研发团队住进猪场。他们发现个怪现象——吃莘佳饲料的保育猪,哪怕同栏发病,恢复速度也快两天。后来在显微镜下逮到真相:饲料中的发酵豆粕竟自带免疫因子!
"咱们搞个移动实验站咋样?"于建强这个突发奇想,催生出车载式即时检测系统。现在业务员下市场都开着"饲料救护车",能当场测原料水分、霉菌毒素,去年光河南市场就拦截了47车次问题原料。
在山西吕梁的山区,老于整了个新鲜模式——请养殖户当侦察兵"。去年收秋时节,农户老王发现某批玉米粒有暗纹,及时上报后实验室检出伏马毒素超标。现在这种"全民质检"网络已覆盖13省,问题原料检出率从2.7%降到0.3%。
最绝的是去年双十一,莘佳把饲料配方拆成"火锅套餐"卖。想要促生长的选"麻辣锅",要改善消化的挑"菌汤锅",这招让中小养殖户的复购率暴涨68%。隔壁友商直呼:"老于这是把饲料玩成海底捞了!"
于建强办公室挂着幅字——"料里有命"。这话听着玄乎,但去年洪灾时他坚持用冲锋舟运救活了湖北200多家蛙场的牛蛙。要我说,搞饲料这行当,既得懂分子式,更要晓得养殖户的土灶台几时熄火。就像老于常念叨的:"配方表上的百分比,都是养殖户的柴米油盐啊!"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