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个怪事——村头王二叔家猪圈飘出咖啡味!凑近一瞧,好家伙,饲料袋上印着洋码子。说真的,现在养殖户为啥宁可多花三倍价钱也要买美国来的饲料?今儿咱就掰扯明白这个理儿。
(挠头)先别急着掏钱,咱得知道买的啥。上个月山东聊城养猪场出事,就是把进口饲料和兽药搞混了。正经美国奇饲料分三大类:
不过要注意啊,去年海关查获的那批"黄金能量素",标着美国产其实是河北小作坊货。认准包装上的AAFCO认证标志,就跟咱身份证似的,造不了假。
新手最容易栽跟头的来了!头一个就是价格猫腻。同样标着"乳猪开口料":
第二个坑在储存条件。青岛老李去年贪便宜,买的临期货堆在铁皮房,半个月全结块。保存四要诀:
第三个要命的是配比误区。去年河北养殖户照着美国配方喂,结果猪集体便秘——人家那配方是按美系种猪设计的!调配三原则:
(拍脑门)我知道你们现在满脑子问号。有人问:"国产饲料真比不过进口的?"这么说吧,去年双胞胎集团的新品,在生长速度上已经追平某美国大牌。关键看养殖品种——要是养的美系杜洛克,还是原配饲料更对路。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成本账。以千头猪场算:
(突然想起个事)去年内蒙古那个万头牧场,把进口饲料当保健品用,隔天喂一次,反而省了15%成本。这事就跟吃海参似的,天天吃未必比隔三差五吃有效。
(叹气)说实在的,现在进口饲料就跟智能手机似的,功能花里胡哨,但六成养殖户只用得到基础功能。要是养土杂猪,真没必要追这个时髦。不过对于搞特色养殖的朋友,比如养和牛或者藏香猪的,某些美国特种饲料还真是独一份。
最后提醒句实在的,千万别信"一包见效"的鬼话。去年浙江那个鳗鱼养殖场,用了所谓美国神料三天就暴毙,后来查出来是运输途中受潮霉变。这事就跟相亲似的,条件再好也得处段时间才知道合不合适。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