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保定的清晨,养殖户刘大姐发现刚出生3天的仔猪死亡了4头,其中3头都是被母猪踩踏致死。这种现象在2025年农业农村部调研报告中得到印证——全国新生仔猪死亡案例中,机械性损伤占比达27%(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要解决这个痛点,关键在于理解母猪行为规律并针对性干预。

监控画面显示,凌晨3:15分,母猪起身调整姿势时,后蹄准确踩中正在哺乳的仔猪。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产床设计不合理的猪场,数据显示使用传统水泥产床的猪场,踩踏发生率是新型防压产床的3.8倍(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
产床改造方案对比表
| 产床类型 | 踩踏发生率 | 成本(元/套) | 使用寿命 |
|---|---|---|---|
| 传统水泥 | 18.7% | 1200 | 5年 |
| 铸铁漏缝 | 9.2% | 3500 | 10年 |
| 复合材质 | 5.1% | 4800 | 12年 |
当母猪开始频繁起卧时(每小时超过4次),这是踩踏事故的高危信号。广西扬翔公司研发的“三步干预法”值得借鉴:
1️⃣ 声音预警:在母猪起身瞬间播放特定频率的音频(2000-4000Hz),使仔猪产生躲避反射
2️⃣ 触觉提示:安装可调节防压杆,当母猪下压时产生5cm缓冲空间
3️⃣ 视觉引导:在产床两侧铺设黑白相间警示带,引导母猪准确落蹄

这套方法在广东30家猪场试点后,踩踏事故减少71%(数据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江苏某猪场发现,当环境温度超过26℃时,母猪烦躁指数上升43%,踩踏风险同步增加。建议保持产房温度在20-22℃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特别要注意地面材质——采用菱形防滑纹路的漏粪地板,相比传统平板地面对比试验显示:
Q:如何判断产床防压装置是否合格?
A:合格的防压杆应满足两个条件:①能在0.3秒内响应压力变化 ②缓冲空间≥仔猪体高(通常8-10cm)

Q:紧急情况如何快速施救?
A:发现踩踏立即轻拍母猪耳部(疼痛反射区),同时用保温灯吸引仔猪至安全区。切忌直接拉扯仔猪,这会造成二次伤害
Q:哪些品种需要特别关注?
A:长白猪、大约克夏等大体型品种,其起卧幅度比地方品种大40%,建议将产床宽度从常规60cm增加至75cm
📊 关键数据提醒:每天08:00-10:00和20:00-22:00是踩踏高发时段,这两个时段应保证每30分钟巡查一次。监测数据显示,实施重点时段监控的猪场,仔猪存活率提高19个百分点(数据来源:新希望六和养殖技术中心)。

笔者观点:预防踩踏事故的本质是空间管理艺术。建议在产房安装多点位红外监测装置,当母猪体位异常时自动触发预警。记住,产前7天开始让母猪适应产床环境,能有效减少37%的应激反应(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在设施升级和行为训练上提前投入,这才是保障仔猪安全的根本之道。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