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邻居王大爷总能踩准猪肉涨价时机,而你每次买肉都赶上高价?河南养殖户老张去年7月精准出栏500头生猪,单头多赚300元,秘诀就藏在三个关键时间窗口里。作为新手小白,看懂这篇行情指南,你也能掌握猪肉什么时候行情好的底层逻辑。

猪肉行情像坐过山车,但总有规律可循。7-8月盛夏和11-1月寒冬,这两个时间段最容易出现价格高点。具体表现:
不过要注意特殊变化,比如2025年春节后的反常下跌——2月本该是旺季,结果猪价跌到14.8元/公斤,比节前还便宜3%。这种反常往往是因为养殖户集体压栏,导致节后集中抛售。
供应量才是行情方向盘。看这组对比数据就明白:

| 时间段 | 能繁母猪存栏量 | 6个月后猪价 |
|---|---|---|
| 2025年5月 | 3986万头 | 2025年11月14.5元/kg |
| 2025年11月 | 4080万头 | 2025年5月预计13.8元/kg |
消费习惯正在悄悄改变。年轻人点外卖多了,做腊肉的家庭少了,直接导致传统旺季不旺。2025年腌腊季,四川猪肉销量比五年前减少25%。
二次育肥就像行情催化剂。2025年4月,河南养殖户疯狂抢购标猪做二次育肥,半个月就把当地猪价抬高0.8元/公斤。但这是个危险游戏,搞不好就会亏得血本无归。
多家机构给出相似判断:上半年低位震荡,三季度可能反弹。具体来看:

新手要注意两个预警信号:当玉米价格涨破2600元/吨,或者集团猪企开始大量出售仔猪,基本可以判断半年后猪价要跌。
河北养殖新手小李去年吃了大亏——看着猪价涨就跟风压栏,结果遇到集中出栏潮,每头猪少赚150元。后来他养成习惯,每周查看屠宰场开工率,现在基本能踩准节奏。
干了十五年猪肉批发的马老板有句口头禅:"猪价要涨看二育,要跌看仔猪"。2025年有个新变化值得注意:牧原、温氏这些大集团控制着40%的生猪出栏量,他们的定价策略比市场供需更重要。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每当猪价连续下跌20天,发改委就可能启动收储,这个规律近五年准了八次。下次逛菜场别忘了多和肉贩聊聊,他们鼻子灵得很,行情变化比天气预报还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