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养殖户老李盯着手机上的猪价地图发愁——自家200头标猪已超重15公斤,每延迟出栏一天就多亏6元/头。这个场景折射出当前全国猪价行情的复杂局面:6月均价14.8元/公斤环比下跌8%,但广东局部地区逆势涨至16.2元。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行情,到底该怎么把握?

■ 区域价差突破历史极值
7月初监测数据显示:
| 地区 | 标猪价(元/kg) | 价差系数 |
|---|---|---|
| 东北 | 13.6 | 基准值 |
| 西南 | 15.2 | +11.8% |
| 华南 | 16.1 | +18.4% |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生猪大数据中心)
这种区域分化导致"北猪南运"活跃,30吨运猪车单趟利润可达1.2万元。但需警惕:某物流公司因未办理检疫证明被罚8.7万元,生猪运输合规成本增加15%。
■ 成本线下的生存博弈
当前自繁自养成本测算:

| 项目 | 成本(元/kg) | 同比变化 |
|---|---|---|
| 饲料 | 10.2 | -4% |
| 防疫 | 1.8 | +22% |
| 人工 | 2.1 | +9% |
| 总成本 | 15.6 | +1.5% |
河南某规模场通过三项措施将成本压至14.3元/kg:
■ 冻品库存的隐形冲击
截至6月底重点企业冻肉库存:
某期货分析师测算:若这些库存集中释放,将压制猪价2-3元/kg。建议养殖户关注海关进口数据,当单月进口量突破20万吨时需警惕价格风险。

■ 消费端的结构转变
餐饮行业调研显示:
这种分化导致肥瘦价差拉大:当前标猪(110kg)与牛猪(150kg)价差达1.8元/kg,创2025年以来新高。养殖户需根据当地消费特点调整出栏策略。
看着电子秤上闪烁的136kg数据,老李最终决定分批出栏。这个选择基于两个判断:中秋备货将拉升华南猪价,但北方过剩压力仍存。或许在全国猪价行情的迷雾中,区域性、阶段性的机会才是破局关键——毕竟在这个行业,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