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养殖新手问,发酵饲料这么好用,会不会把铁锌硒这些宝贝微量元素给整没了?就跟咱们煮汤似的,炖久了营养会不会跑光?这事儿还真得掰扯明白。我隔壁村老王去年用发酵饲料喂猪,结果猪崽拉稀,他就认定是微量元素不够,气得把发酵桶都踹翻了。后来检测报告出来啪啪打脸——他家的饲料铁含量反而超标!你说这事儿玄乎不?
先说个冷知识:发酵罐里的微生物其实在搞装修!它们会把饲料里的微量元素重新"装修"成更易吸收的形态。就像河北农大去年那个实验,用普通玉米秸秆发酵后,猪对锌的吸收率直接从32%飙到58%。你猜关键在哪?原来微生物把难啃的植酸锌转化成了水溶性的柠檬酸锌。
不过这里有个坑要注意👉 要是乱用菌种,就像装修队乱砸墙。比如某些产碱菌会把pH值搞到9以上,这时候铁元素就会结成块,牲畜根本吸收不了。所以选菌种就跟找对象似的,得找那些会过日子的——比如乳酸菌和酵母菌这对黄金搭档。
有人可能要问:那发酵时间是不是越长越好?嘿!这事儿得看天吃饭。去年夏天我在山东养鸡场亲眼见过,同样的饲料:
关键看这三个信号:
我跟你说,这个水份控制可有门道。去年帮河南的养牛户调过配方,发现:
含水量 | 铁保存率 | 钴流失量 |
---|---|---|
50% | 88% | 12% |
60% | 95% | 5% |
70% | 83% | 18% |
看见没?60%含水量时效果最好。怎么判断?抓把饲料使劲攥,指缝要见水珠但不滴下来,就跟拧毛巾似的。要是太干,微生物没水喝就不干活;太湿呢,厌氧菌就会把微量元素"偷吃"掉。
我知道你们要设备没设备的,教你们几招:
有个特逗的事。我堂弟去年非说发酵饲料没用,结果用这土法子一试,他家鸭子追着发酵饲料跑,把旧饲料都踩烂了。现在逢人就吹发酵技术,真香定律虽迟但到!
最后说几个血泪教训:
⚠️ 用生水拌料(氯气会杀灭菌种) → 要煮开的凉白开
⚠️ 乱加红糖(过量糖分会改变渗透压) → 每公斤料加20克足矣
⚠️ 密封不严(氧气进来就完蛋) → 可以用双层塑料袋扎口
⚠️ 连续使用同批菌种(会近亲繁殖) → 每三个月要换菌种来源
记得去年有个养殖场,图省事连续半年用同一包菌剂,结果饲料里的硒含量越来越低。后来换了菌种,母羊产羔率直接涨了15%,你说神不神奇?
个人觉得啊,发酵饲料这事儿就跟养孩子似的,得顺着微生物的脾气来。微量元素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让它们变成牲畜能吸收的形态。就像咱吃核桃要剥壳,微生物就是那个开壳器。只要掌握好菌种、时间、水份这三板斧,保准你家牲口吃得欢实。对了,最近天热,记得把发酵桶放阴凉处,别让咱们的"微生物工人"中暑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