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猪圈门口发愁,手里捏着这个月暴涨的饲料账单——玉米涨了15%,豆粕贵了22%,可栏里的200头育肥猪眼看着就要断粮。这场景是不是特眼熟?今天咱就聊聊怎么用科学配比,既让猪仔长得壮实,又能把饲料成本砍下一大截!
上个月河北老李的猪场出了怪事:新生仔猪总拉稀,10天就折了8头。兽医检查才发现,问题出在哺乳母猪料上——粗蛋白含量居然只有14%!哺乳期母猪料必须做到"三高":高蛋白(18-20%)、高能量(代谢能3200大卡/公斤)、高赖氨酸(1.2%以上)。
举个真实配方:
隔壁老王照着这个方子调饲料,母猪日均产奶量从5.2升涨到7.8升,仔猪断奶重直接多了2.3公斤!
是不是总觉得猪吃了睡睡了吃,就是不见长膘?很可能饲料里的氨基酸配比出了问题。记住这个万能公式: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100:30:65。去年我在江苏某猪场实测,调整后日增重从680克飙到920克。
育肥阶段要分三期调配:
举个栗子,广西黄老板把育肥料换成玉米60%+菜籽粕12%+DDGS(酒糟蛋白)8%,饲料成本每吨省了400块,出栏时间还提前了12天!
上周四川暴雨,刘大姐家猪场集体拉稀。这种情况先别急着打针,应急饲料里加2%蒙脱石+0.5%益生菌,既能止泻又能修复肠道。记住腹泻期要"三减三增":
云南的赵兽医用这个法子,24小时止泻率达到87%,比用抗生素还管用。关键是康复后要继续喂7天调理料,把受损的肠道绒毛养回来。
搞了十几年养猪,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没有万能配方,只有动态调整。去年玉米价格疯涨那会儿,我把配方里的玉米从65%降到55%,换成木薯粉和米糠粕,效果居然比原来更好。现在手机里装着五个饲料原料价格预警APP,看见豆粕涨价就提前囤货。
最后给新手提个醒:千万别信网上那些"神秘配方",重点盯住粗蛋白、能量和氨基酸三大指标。有条件的话,每季度送检一次饲料营养成分,这钱花得绝对值!记住,会配饲料的养猪人,永远比只会买饲料的多赚三成利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