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猪圈边抽着旱烟,看着隔壁老王家的猪都出栏两批了,自家这窝猪崽子还跟竹竿似的。兽医老李过来一瞧就拍大腿:"老哥你这预混料配方要命啊!玉米面配石粉,猪吃了能长膘才见鬼了!"
去年我们镇上二十多家养殖户做过对比实验,用专业预混料的猪场,平均日增重比自配料高出280克。有个更邪乎的案例——刘家村的小王把肉骨粉当载体用,结果猪集体拉稀,光药费就搭进去八千多。
这里插句大实话:预混料可不是随便掺点维生素就完事的。就跟炒菜得讲究火候似的,微量元素、氨基酸、酶制剂的配比差0.1%,效果能差出一里地。
• 吸油性要跟海绵似的:好料子得能hold住油脂,你抓一把在手里搓,要是油汪汪往下滴,趁早扔了
• 适口性比猪饲料还关键:去年市面上流行过酸化载体,结果猪闻着扭头就走,白瞎了三千吨存货
• 稳定性要经得起折腾:运输路上颠簸个把月,各成分还得像502胶水似的粘在一起
举个现成例子:去年双胞胎集团推出的"黄金搭档"预混料,用膨化玉米做载体,吸水量比普通玉米高40%,拌料时直接省了半小时人工。
坑位1:迷信高蛋白含量
有些新手看着蛋白含量20%就眼红,殊不知过量蛋白会在猪肠子里发酵,轻则胀气,重则肠炎
坑位2:忽视地域差异
北方干燥地区用稻壳粉美滋滋,到了南方梅雨季,三天就能出霉变料
坑位3:盲目跟风新技术
什么纳米载体、微生物包膜,听着高大上,实际效果可能还不如老配方
去年我拿自家猪场当试验田,对比过三种主流配方:
结果明摆着:第三组提前15天出栏,每头猪多赚80块。这笔账,傻子都会算!
下次去买预混料,记得带个矿泉水瓶:
说到底,选预混料就跟找对象似的,合适最重要。别看广告吹得天花乱坠,猪肯吃、长得快、成本可控,这才是硬道理。记住老养殖户这句话:配方选对路,钞票自己往兜里住!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