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17 吉林某养猪场】监控屏上闪着红光,产床里12窝仔猪集体拉稀。技术员小王攥着两包饲料冲进配药间,料袋结着霜花,右手预混料泛着酸味。这个场景,正是搞懂两者区别的最佳教案。

「第1昼夜:误判代价」
老张坚持用自配精料:玉米62%+豆粕24%+麸皮10%,看似完美的能量组合。但监控显示:
• 仔猪每小时排便3.2次(超正常值247%)
• 直肠温度骤降至38.1℃
致命缺陷暴露:
→ 缺乏酸化剂(胃液PH值飙至5.7)
→ 维生素K3不足(凝血时间延长至8分钟)
凌晨五点,开始出现脱水性休克病例。
「第18小时紧急切换」
换上含4%预混料的日粮,解剖镜下的变化令人震惊:
「25kg仔猪日粮对比实验」

| 成分 | 自配精料 | 4%预混料 | 差异率 |
|---|---|---|---|
| 赖氨酸 | 0.68% | 1.22% | +79% |
| 锌 | 32ppm | 78ppm | +143% |
| 维生素E | 8IU/kg | 35IU/kg | +337% |
| 植酸酶 | 未添加 | 250FTU/kg | - |
通辽某猪场实测数据:预混料组日增重多82克,每头提前11天出栏。
「2000头规模场精算」
▶ 饲料成本:
• 全精料方案:2.83元/头/天
• 预混料方案:3.05元/头/天
▶ 隐形收益:
→ 药费节省0.41元/头/天
→ 水电费降0.17元/头/天(缩短养殖周期)
→ 圈舍周转率提升22%
赤峰养殖户李建军账本显示:三年累计多赚107万元,足够改建两栋现代化猪舍。

【现场手记】
凌晨换料时,预混料特有的柠檬酸味在产房弥散。监控屏上,仔猪排便频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突然想起来,东北9年那篇论文说得对:精料是食材,预混料才是食谱。就像做锅包肉,光有里脊不够,缺了那勺白醋就永远不是东北味。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