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上个月刚被罚了五万块——就因为他往饲料里加了点自采的苜蓿草粉。这事儿在养殖圈里可不是个例,光去年全国就有327家企业栽在原料使用上。今儿咱就掰开揉碎说说,农业部那个《单一饲料原料目录》到底该怎么用才不会踩雷。

老张去年觉得蚕蛹粉能壮膘,结果动物检疫时查出禁用物质,直接上了黑名单。必须记住这三类绝对禁区:
河北某饲料厂的惨痛教训:用了目录外的茶叶末,导致六千只蛋鸡产蛋率暴跌四成。现在最新版目录总共就列了204种原料,超出的都是雷区!

买原料时得死磕包装袋上这三行字:
① 卫生指标(霉菌毒素必须≤50ppb)
② 加工工艺(膨化大豆要标温度)
③ 添加剂含量(维生素A不得超限)
山东检测机构去年抽检发现,38%的豆粕粗蛋白含量虚标。教你个土办法:抓把原料泡水里,沉底快的蛋白含量高,这招能筛掉六成劣质货。
广东养殖户李姐靠这方法,去年省下四万七千块检测费。她家台账本还被农业局当样板,现在周边二十多个场子都学这招。

细看附录三会发现,米糠粕和菜籽粕可以替代15%豆粕。浙江某猪场实测数据:
| 配方类型 | 料肉比 | 日均增重 |
|---|---|---|
| 全豆粕 | 2.8:1 | 780g |
| 混合配方 | 2.6:1 | 820g |
但要注意!替代比例超20%就会影响适口性,猪群采食量会降12%左右。
说个行业机密:某些原料供应商会把目录外的材料混在合规原料里卖。去年我们送检的32份鱼粉样品中,有11份掺了皮革粉。现在买个便携式近红外检测仪才三千八,验一次原料才花五毛钱,这钱真不能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