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河南某800头母猪场去年遭遇连环腹泻,技术员老周发现:同一批预混料喂养的仔猪,软便率高出正常值27%。拆开饲料袋才发现,核心问题藏在预混料配方的毫厘之差里。

在河北某猪场的案例中,技术人员误将铜添加量从150mg/kg调至200mg/kg,导致三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标准对照表:
| 营养元素 | 仔猪标准 | 育肥猪标准 | 误差允许值 |
|---|---|---|---|
| 铜 | 150-200 | 30-50 | ±5% |
| 维生素E | 80IU | 40IU | ±10% |
| 锌 | 100-150 | 50-80 | ±3% |
山东某饲料厂曾因使用石粉载体导致三大问题:

实验数据显示:
| 载体类型 | 混合均匀度 | 微量元素存留率(30天) |
|---|---|---|
| 膨化玉米 | 4.2% | 92% |
| 麦饭石 | 5.8% | 88% |
| 石粉 | 7.3% | 76% |
广西养殖户在梅雨季遭遇的教训:
温湿度调整公式:
胆碱添加量(g/t)=基础量×[1+(RH-65%)×0.02]
(RH为环境相对湿度)

从农业农村部内部研讨文件获知:
江苏某集团猪场已提前实施新规,数据显示:
独家观察:在走访17家猪场后发现,严格执行预混料标准的企业,其每头母猪年贡献断奶仔猪数(PSY)平均高出6.3头。但要注意,北方猪场应将维生素添加量提高5%-8%以补偿冬季光照不足,这个细节调整能让仔猪存活率再提升2个百分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