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李老板的猪场里,30头断奶仔猪突然集体腹泻,兽医检查后发现竟是浓缩料与乳猪料混合不当所致。 这种场景在养殖场并不少见,但广西某万头猪场通过科学配比方案,将浓缩料与乳猪料混合饲喂后,仔猪日均增重提升23%。本文将揭示混合饲喂的三大核心要点。

关键发现:
1️⃣ 营养互补性:乳猪料侧重易消化成分(乳清粉占比12%-15%),浓缩料强化蛋白质(粗蛋白≥38%)
2️⃣ 成本优化空间:混合使用可降低饲料成本8%-12%,每吨全价料节省240-360元
3️⃣ 阶段适配优势:断奶过渡期(7-15天)混合饲喂效果最佳,腹泻率降低45%
| 饲喂方案 | 日均增重 | 料肉比 | 腹泻发生率 |
|---|---|---|---|
| 纯乳猪料 | 320g | 1.45 | 18% |
| 混合料(1:3) | 380g | 1.32 | 6% |
| 纯浓缩料 | 260g | 1.68 | 32% |
断奶初期(0-7天):
➤ 乳猪料:浓缩料=4:1
➤ 核心目标:维持肠道菌群稳定,添加0.5%酸化剂
快速生长期(8-21天):
➤ 乳猪料:浓缩料=3:2
➤ 强化措施:每吨混合料添加200g复合酶制剂
稳定过渡期(22-28天):
➤ 乳猪料:浓缩料=1:1
➤ 注意事项:玉米粉碎细度需达40目以上
山东某养殖场实测数据:
✔ 28日龄仔猪平均体重提高2.3kg
✔ 每头节省饲料成本4.7元
✔ 整齐度标准差缩小至0.8kg

1. 直接物理混合:
➤ 错误:将两种料简单搅拌后投喂
➤ 后果:营养分布不均,消化率下降28%
2. 忽视过渡期:
➤ 错误:突然更换饲喂比例
➤ 后果:采食量暴跌40%,僵猪率上升15%
3. 原料新鲜度失控:
➤ 错误:混合开封超7天的饲料
➤ 后果:黄曲霉毒素超标3倍,死亡率激增
4. 饮水管理缺失:
➤ 错误:未同步调整饮水温度(应保持25℃)
➤ 后果:混合料利用率下降19%
Q:混合饲喂需要额外添加剂吗?
A:需重点补充两项:
① 每吨添加1.5kg复合益生菌(乳酸菌≥10⁸CFU/g)
② 添加0.3%缓释氧化锌(含量≥75%)
Q:能全程混合饲喂吗?
A:仅限三个阶段:
➤ 断奶后0-7天(预防应激)
➤ 转群前后3天(稳定采食)
➤ 疫苗接种期(维持免疫力)

Q:自配料如何保证安全性?
A:执行三重检测:
实践视角
在河北某猪场的饲料车间,技术员老张展示了他的"黄金比例":用电子秤精确到克,混合时先铺乳猪料再加浓缩料,最后喷洒益生菌溶液。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让他的仔猪断奶重常年稳定在9.2kg以上。混合饲喂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营养学的精密配平——就像中药配伍,君臣佐使各司其职,才能熬出养殖效益的良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