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鱼塘里翻着白肚的鲈鱼,福建养殖户老陈急得直拍大腿——每吨饲料又涨了800块,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只剩5%。这时他突然想起去年展会上看到的膨化饲料宣传,但鲜鱼怎么做成膨化饲料才能既省钱又保证营养?

老陈第一次尝试就吃了大亏,价值3000元的鲢鱼原料全成了废料。后来才明白处理鲜鱼要注意:
对比实验数据:
| 处理方式 | 成品含水率 | 蛋白损失率 | 颗粒成型率 |
|---|---|---|---|
| 直接绞碎 | 31% | 28% | 52% |
| 预处理后 | 19% | 9% | 89% |
(来源:某水产研究所2025年实验报告)

市面上膨化机从2万到20万的都有,老陈走访了7家养殖场发现,产量1吨/小时的双螺杆机型性价比最高。他算过一笔账:
但有个坑要注意:模孔直径必须根据养殖对象调整,养虾用1.0mm孔,养鲈鱼得换成1.5mm孔。
老陈的杀手锏是在膨化料里添加8%的发酵豆粕,这个改动让饲料转化率提升23%。他的黄金配比是:

关键参数:
Q:小型养殖户值得投资设备吗?
A:若年用饲料超20吨,自产膨化料可比外购省4.2万元/年。有个取巧办法——三家合买设备分摊成本。
Q:鲜鱼原料怎么保鲜?
① 当天捕捞当天处理
② 未加工鱼获撒冰保存(冰鱼比1:3)
③ 添加0.1%的山梨酸钾

现在老陈的膨化饲料车间每月产出15吨,不仅满足自家需求,还卖给周边养殖户。最新检测报告显示,他的饲料粗蛋白含量达到42%(国标要求≥38%),鱼苗成活率从68%飙到91%。据某省渔业协会统计,省内已有23%的养殖户开始自产膨化饲料,平均节省成本38%(数据截至2025年6月)。这印证了老陈常挂嘴边的话:掌握核心技术,才不怕市场风云变幻。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