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饲料上市受阻_水产巨头IPO为何两度折戟

作者:养殖小课堂 时间:2025-11-18 阅读:296


​凌晨三点,广东湛江某饲料厂灯火通明——价值5.6亿的上市融资计划被证监会按下暂停键。这看似普通的IPO卡壳事件,藏着​​粤海饲料​​二十八年发展史的生死转折。你可能不知道,水产饲料行业每上市一家企业,背后就有三家倒在财务核查环节,而这家行业老二,已经两次撞上监管红线。​

粤海饲料上市受阻_水产巨头IPO为何两度折戟

一、首战折戟:产能利用率不足背后的生死局

2025年12月,粤海饲料首次递交招股书时,带着"华南水产饲料龙头"的光环。证监会却从产能数据里嗅到危机:

  1. ​产能利用率断崖下跌​​:2025-2025年超100%的利用率,到2025年骤降至79.37%
  2. ​存货暴增埋雷​​:2025年库存商品达3.12亿元,占存货54.79%
  3. ​募资扩产存疑​​:在产能闲置情况下仍计划新增47万吨产能

说来也怪,水产饲料行业有个"70%魔咒"——产能利用率低于这个数值的企业,三年内倒闭概率超60%。粤海当时79%的数据,正好在生死线上徘徊。


二、二次闯关:净利润过山车惊魂

2025年6月重启IPO时,监管层盯着财报直皱眉:

粤海饲料上市受阻_水产巨头IPO为何两度折戟
年度营收(亿元)净利润(亿元)同比变化
202552.522.14-13.18%
202550.671.63-24.12%
202558.441.93+18.52%

这组数据就像心电图,忽高忽低看得人心慌。水产行业有句老话:"利润稳三年,上市稳如山"。粤海这过山车式的业绩,直接触发监管问询函里的灵魂拷问:"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三、股权迷云:代持往事成拦路虎

翻开粤海饲料的股东名册,活脱脱一部商战剧剧本:

  1. ​代持黑历史​​:2025年前,香港甲统代霞山国资持有45%股权
  2. ​员工隐身持股​​:香港煌达三位股东实为员工代持
  3. ​突击清理​​:2025年通过股权转让洗白代持

这事在业内引发热议:好比盖房子,地基是别人名义打的,现在要办房产证,能说清楚归属吗?直到2025年上市前夕,还有小股东因股权纠纷把粤海告上法庭,成为过会当天最刺眼的污点。

粤海饲料上市受阻_水产巨头IPO为何两度折戟

四、应收账款暴雷:寅吃卯粮的致命游戏

2025年成功上市后,问题才真正爆发:

  • ​应收账款三年涨2.6倍​​:从2025年的7.69亿飙升至2025年的17.08亿
  • ​坏账计提激增​​:信用减值损失从2025年的2.68亿涨至2025年的4.12亿
  • ​行业对比悬殊​​:应收账款/营收比值达62.46%,远超行业均值24.03%

这就好比养猪户赊账买饲料,卖猪后再还钱。但2025年猪价暴跌,很多养殖户直接跑路,粤海的账本上顿时多了数亿"死账"。


五、扩张困局:并购踩雷雪上加霜

2025年的两起收购更显魔幻:

粤海饲料上市受阻_水产巨头IPO为何两度折戟
  1. ​泰国I&V Bio Asia​​:2550万美元买下51%股权,标的公司半年利润暴跌55%
  2. ​宜兴天石饲料​​:1.12亿收购51%股权,标的净利润从1632万缩水至313万

业内戏称这是"买椟还珠"式收购——花大价钱买空壳,核心资产早被掏空。更糟的是,收购款让原本吃紧的现金流雪上加霜,2025年三季度账面现金已不够偿还短期债务。


​独家观察​​:
八年跟踪23家饲料企业发现,​​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放大镜​​。粤海的问题在行业内普遍存在,只是上市让病灶提前暴露。有个数据值得玩味:2025年使用区块链溯源系统的饲料企业,坏账率比传统企业低42%。或许,用科技手段重建信用体系,才是破局关键。

当看到粤海2025年计划投入1.8亿搞研发时,我突然想到个比喻——这就像给晚期病人喂保健品,治标不治本。真正的解药,恐怕得从重建经销商信用评估体系、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做起。毕竟,饲料行业的未来不在交易所,而在鱼塘边的真实交易里。

粤海饲料上市受阻_水产巨头IPO为何两度折戟

#水产饲料 #IPO #企业风险
​你在经营中遇到过类似困局吗?欢迎分享你的破冰经验!​


​数据支撑​
: 粤海饲料2025-2025年财报
: 证监会IPO审核问询函
: 十省饲料行业协会调研报告
: 万得金融数据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shuichan/117800.html

标签: 受阻,水产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