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渔民埃内斯托至今想不通,为什么自家渔船捕捞的鳀鱼,最终会变成中国养猪场里的高端饲料。这个疑问指向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命脉——智利鱼粉一般用什么鱼?本文将揭示南太平洋渔业的选择逻辑,以及这些海鱼如何影响千万吨级饲料市场。

智利国家渔业局2025年数据显示,该国鱼粉原料中72%来自秘鲁鳀。这种体长不足15厘米的小型鱼类,凭借三个特性成为行业首选:
中国某饲料集团采购总监透露:"改用智利鳀鱼粉后,保育猪日增重提升9%,每吨饲料节省成本80元。"但过度依赖单一鱼种存在风险——2025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鳀鱼捕获量骤减34%,引发全球鱼粉价格波动。
━━━━━━━━━━━━

当鳀鱼资源波动时,智利鱼粉厂会启动备用方案:
| 鱼种特性 | 鳀鱼 | 沙丁鱼 |
|---|---|---|
| 捕捞季节 | 全年 | 9-次年3月 |
| 蛋白质含量 | 63%±2% | 58%±3% |
| 灰分控制 | <15% | 18%-22% |
| 市场价格波动 | ±25%/季度 | ±15%/季度 |
智利Antofagasta鱼粉厂的应对策略值得借鉴:建立10万吨级原料冷库,在渔汛期低价储备沙丁鱼,平抑鳀鱼减产带来的冲击。
━━━━━━━━━━━━

智利南部海域特有的竹荚鱼种群,正在改变行业格局:
2025年智利渔业创新案例显示,某企业采用低温酶解技术处理竹荚鱼下脚料,使鱼粉氨基酸含量突破68%。但该鱼种洄游路线飘忽,捕捞成本比鳀鱼高出1.8倍,制约其大规模应用。
━━━━━━━━━━━━

全球水产认证组织的数据显示,获得IFFO认证的智利鱼粉企业,其原料选择呈现新趋势:
智利大学海洋研究所指出:未来十年,随着中上层鱼类资源变化,鱼粉原料或将向磷虾、鱿鱼等新资源拓展。但无论原料如何更迭,智利鱼粉一般用什么鱼的核心标准不会改变——在生态承载与经济效益间找到精准平衡点。
行业观察
站在瓦尔帕莱索港的卸鱼码头,忽然理解鱼粉产业的底层逻辑。那些被送入蒸煮器的海鱼,实则是海洋与陆地间的营养转换器。智利鱼粉企业的真正竞争力,不在于掌握某种特定鱼源,而在于建立弹性供应链的能力——就像熟练的渔夫,既懂得追逐鱼群,也擅长根据潮汐调整网具。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