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现在搞养殖的都在研究“新手如何快速涨粉”,可塘边老养殖户最发愁的却是——昨天往鱼塘撒了三桶发酵饲料,今早居然漂起两条翻肚皮的草鱼!吓得我赶紧跑去请教广东的黄老板,他指着自家鱼塘说:“我这200亩水面,每天喂发酵饲料比喂媳妇还精细,多一勺少一勺都得拿量杯量!”

一、发酵饲料不是越喂越肥
上个月我去江苏鲈鱼养殖场,看见技术员拿着计算器边按边嘀咕:“1吨水对应0.8公斤,2号塘今天要喂23.6斤...”原来水产发酵饲料和猪饲料根本不是一码事。淡水所研究报告显示:
| 鱼类 | 建议投喂量(占体重) | 水温20℃时消化率 |
|---|---|---|
| 草鱼 | 2.5%-3% | 68% |
| 罗非鱼 | 3%-3.5% | 72% |
| 加州鲈 | 1.8%-2.2% | 61% |
黄老板掏出手机给我看监控:下午两点鱼群开始浮头,这时候投喂量要减半。他说发酵饲料就像高度白酒,营养浓度是普通饲料的1.8倍,喂多了真能要鱼命。
二、四个要命的用量误区
① 阴雨天照常投喂:珠海养殖户老陈的惨痛教训——暴雨前喂了正常量,结果水体溶氧骤降,2000斤鳜鱼集体“翻塘”。现在他手机装着气压预警APP,气压低于1000百帕立即停喂。

② 看着吃光才停手:你猜怎么着?鱼跟小孩似的看见零食就猛吃。浙江研究所数据表明,发酵饲料投喂后1小时,鱼肠道膨胀度能达到120%,这时候再加料就是作死。
③ 全程一个标准:苗期要按4%-5%猛喂促生长,成鱼期得降到2%保体型。就像人青春期吃得多,中年就得控制饮食。
④ 不看粪便调用量:技术员教我个土法子——捞鱼粪看状态。要是粪便散成棉絮状,说明消化不好要减量;结成短棍状才是最佳状态。

三、灵魂拷问环节
▸ “发酵饲料要不要泡水?”
广东养殖户的做法绝了——把饲料装进网兜浸塘里,像泡茶似的让有益菌慢慢释放。这样既能防止鱼暴饮暴食,还能调节水体菌群平衡。
▸ “不同菌种用量差异大吗?”
用芽孢杆菌的要加量10%,因为这类菌要跟有害菌抢地盘。而乳酸菌为主的发酵料反而要减量,毕竟酸度过高会刺激鱼鳃。
▸ “混养塘怎么计算?”
去年参观的混养塘有个妙招:先按吃食性鱼类总量计算,再打七折。比如草鱼+鲫鱼总重1000斤,按2%算是20斤,实际投14斤,剩下让滤食性鱼类吃浮游生物。

▸ “水温突变怎么调整?”
黄老板的鱼塘贴着水温-用量对照表:
22℃投100% → 18℃减至80% → 25℃加到110%
突然降温那几天,他宁可饿着鱼也不敢多喂,说这叫“保命式喂养”。
▸ “怎么判断是否过量?”
凌晨三点打手电看鱼,要是还有鱼在塘边溜达找吃的,说明喂得正好;要是全躲在水底不动弹,八成是喂撑了。
站在塘埂上,黄老板拎着量杯跟我说:“去年隔壁老王图省事,拿铲车往塘里倒发酵饲料,结果赔了辆宝马X5。”要我说啊,搞水产养殖就像带娃喂奶,饿着点顶多长得慢,喂撑了可是要出人命的。那些整天琢磨“新手如何快速涨粉”的,不如先把量杯刻度看准喽!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