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市面上一袋鱼饲料价格能差出3倍? 广东中山的养殖户老陈去年贪便宜买了低价料,结果石斑鱼生长速度比邻居家的慢40%,算下来反而每斤鱼多花了1.2元饲料钱。今天我们就拆开饲料袋,看看里面的门道。

鱼饲料的主要成分看着复杂,其实就五类材料在唱主角。先说蛋白质来源,这可是饲料里最烧钱的部分:
去年有个检测案例,某品牌饲料用羽毛粉冒充鱼粉,导致整塘鲈鱼得了肠炎。所以选料时得看准胃蛋白酶消化率这个指标,低于85%的不能要。

草鱼和鲫鱼吃的能一样吗? 搞混了可是要出大事:
| 鱼类 | 蛋白需求 | 核心添加剂 |
|---|---|---|
| 肉食鱼 | 38%-42% | 牛磺酸+虾青素 |
| 杂食鱼 | 32%-35% | 复合酶制剂 |
| 草食鱼 | 28%-30% | 纤维素分解菌 |
浙江养殖场的实测数据很有意思:给草鱼饲料多加2%的芽孢杆菌,饲料系数从1.8降到了1.5,相当于每长一斤鱼少花0.7元。
现在饲料包装上印的那些英文名词,看得人眼花是吧?其实常用的就这几样:

不过去年江苏出过事——有厂家偷偷加喹乙醇当促生长剂,结果整塘鲫鱼畸形。记住:包装上没写清楚具体成分的,再便宜也别碰。
教您三招现场验货:
山东饲料厂的老师傅透露,真正的好料会在配方里加3%-5%的啤酒酵母,这东西能提高免疫力,但十个品牌九个舍不得用。

看完成分表,您可能觉得饲料厂都在搞化学实验。其实养了二十年鱼的老赵说得实在:别信那些花里胡哨的新概念,能把基础蛋白源配明白的饲料就是好料。下次选饲料时,重点看看鱼粉含量和新鲜度,这俩指标到位了,鱼想养不好都难。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