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养鱼新手!今天咱们来唠唠白鲢鱼的繁殖那点事儿。你猜这货多久能生一窝鱼宝宝?答案可能比你想的快!💡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货3岁就能当爸妈!🔥根据养殖户的实战经验,雌鱼长到3公斤左右就具备繁殖能力了。不过老手们都会选更成熟的大鱼——像5公斤的雌鱼,一次能揣着20-25万粒卵,这产量够吓人吧?
这鱼可娇气得很!水温不到18℃压根不搭理你,最佳温度是24-26℃。有经验的养殖户都盯着温度计过日子,水温一到就赶紧准备催产针,那阵仗跟接生婆似的!
长江流域的鱼农都知道,4月底到6月初最热闹。这时候河水温度刚刚好,鱼群就像约好了似的集体"相亲"。你猜怎么着?它们还会上演"水上芭蕾"——雄鱼追着雌鱼转圈圈,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浪花!
这里头可有讲究!水温回暖浮游生物暴增,刚孵化的鱼苗不愁吃。再加上雨季水位上涨,正好给鱼卵当天然摇篮。不过现在人工养殖都讲究科学调控,不少养殖场用温室大棚提前繁殖季啦。
老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针"。给雌鱼注射的配方可是技术活——每公斤体重用1000国际单位绒毛膜激素,再配上40-50微克LRH-A类似物。雄鱼就轻松多了,剂量减半就行。不过下手要快准狠,注射位置在胸鳍基部,稍不留神鱼就扑腾得满地水!
打完针12小时左右,产卵池就跟开了派对似的!雄鱼用头猛撞雌鱼肚子,这可不是家暴哈,是求偶信号。等到雌鱼肚皮朝上疯狂摆尾,那就是要产卵了。这时候得赶紧开循环水,模仿江河的自然水流,鱼卵才不会沉底憋死。
刚产的卵跟小米粒似的,得用80目过滤网把杂质挡在外头。水温保持20-23℃最理想,36小时就能出小鱼苗。有个冷知识:这鱼卵特娇气,遇到突然降温可能整批"胎死腹中",所以控温设备千万不能省!
刚破壳的小家伙比芝麻还小,得喂轮虫这类浮游动物。等长到2厘米左右,就能改吃浮游植物了。这时候要勤快换水,密度太大容易缺氧团灭。我见过新手把鱼苗养得密密麻麻,结果一晚上全漂水面上了,那叫一个惨!
养了这么多年鱼,我发现个规律:会养水的才能养好鱼!特别是繁殖期,每天测三次水质都不嫌多。去年我接手个鱼塘,光是调整PH值就折腾了半个月,结果当年鱼苗成活率直接翻倍!
还有个血泪教训:千万别贪便宜买劣质催产剂!有次图省钱用了过期药,亲鱼打完针集体"摆烂",白瞎了三个月准备期。现在我都认准大厂药品,贵是贵点,但效果靠谱啊!
最后给新手提个醒:白鲢鱼繁殖看着简单,真要上手可处处是坑。从选种到孵化,每个环节都得瞪大眼睛。记住老祖宗的话——"养鱼先养水,催产看时机",把这八字诀琢磨透了,保管你鱼塘年年爆护!🎣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