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现在有人养沼虾不喂饲料?这事儿听着跟"煮饭不用米"似的离谱对吧?我当初在抖音刷到那个小伙子的视频时,差点把手机摔进面汤里——好家伙,池塘里绿得发亮的水,岸边蹲着个晒得黝黑的年轻人,手里拎着的水桶装的不是饲料,居然是...泥巴?!
先别急着骂骗子!我特意跑去实地考察过,你猜怎么着?那池子里的沼虾个个肥得跟小龙虾似的。原来秘密藏在三件套里:
有回我亲眼看见,那小伙往池子里倒了半桶绿汤,隔壁村老养殖户当场炸毛:"这不糊弄鬼呢!"结果捞上来的虾啪啪打脸——钳子比饲料养的还硬实!
我知道你们最关心这个!咱们拿传统养殖对比算笔账(1亩池塘为例):
项目 | 常规养法 | 生态养法 |
---|---|---|
前期投入 | 8000元 | 12000元 |
每月开销 | 3000元 | 500元 |
养殖周期 | 4个月 | 5个月 |
平均产量 | 600斤 | 450斤 |
收购价 | 18元/斤 | 28元/斤 |
看着产量少了150斤?别急!最后到手反而多赚4000块。不过要提醒:这法子北方冬天玩不转,水温低于15度藻类就罢工!
想试试的兄弟记好这些数字:
去年我表弟非要尝试,结果把藻种买成鱼饲料...最后虾没养成,倒是养出一池子癞蛤蟆!所以说啊,选对藻种比找对象还重要!
说几个血泪教训:
记得开春那会儿,隔壁村老王图省事没分池,结果虫子把藻类吃光光,最后虾饿得互相掐架,损失惨重...
说实话,这法子适合慢性子的人。你要是指望三个月回本,趁早改行养速成鸡。但要是能熬过前两季,把生态链养顺溜了,后面就跟捡钱似的——我去年试了半亩地,虽然被媳妇骂了两个月"不务正业",但上月卖虾到账的8000多块钱,愣是让她闭了嘴。
不过最后得泼盆冷水:千万别看着眼热就all in!先从1/4亩试水,等技术摸透了再扩大。记住,养殖这行当,活得久的不是最会养的,而是最会等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