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最头疼的问题:饲料撒下去总剩一堆,鱼却不见长个儿?
解决方法记住"三三制"原则:
实操案例:2000尾半斤草鱼,总重1000斤,水温28℃时:1000斤×3%×1.1=33斤/天
常见误区:很多养殖户按自己吃饭时间投喂,导致饲料转化率低下
科学方案对照表:
生长阶段 | 投喂时段 | 单次占比 |
---|---|---|
鱼苗期 | 8:00、11:00、14:00、17:00 | 各25% |
育成期 | 7:30、12:00、17:30 | 40%/30%/30% |
成鱼期 | 9:00、16:00 | 各50% |
关键细节:夏季午后13:00-15:00严禁投喂,这个时段水温过高易引发肠炎
对比实验数据说话:
指标 | 纯膨化料 | 混合料(膨化+颗粒) | 纯颗粒料 |
---|---|---|---|
日增重率 | 1.82% | 1.55% | 1.23% |
饲料系数 | 1.58 | 1.76 | 2.05 |
水质氨氮含量 | 0.3mg/L | 0.5mg/L | 0.8mg/L |
混喂建议:
三个肉眼可见的指标:
发现问题:如果出现"鱼跃水面抢食"或"粪便连成线",立即减量20%并观察3天
我这五年养鱼经验验证,精准控料比多喂更重要。去年在15亩塘口实行分段投喂法,膨化料用量减少12%,产量反增600斤。特别提醒:连续阴雨天气时,每天最后一餐改喂益生菌饲料,能有效预防肠炎。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定期投喂浮萍的塘口,膨化料利用率能提升8%左右,这事儿你们也可以试试看!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