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于"水产动物常用饲料原料"问题感到好奇?别担心,通过以下文章内容,你将获得更多关于该问题的了解。现在就跟随小编一起探索吧。
(1)脂肪营养水产动物对脂肪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饲料中的高热量物质,同时是鱼体所需的各种必需脂肪酸的来源之一。鱼类对脂肪的消化率很高,可达90%,甚至有的脂肪完全被消化吸收。所以,从鱼类营养需求的角度来看,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脂肪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草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为3.6%,罗非鱼、鲫鱼为6.2%,鲤鱼在高温季节为5%~10%,在低温季节为5%。
(2)碳水化合物营养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有限,其利用能力的高低又随鱼的种类而异。一般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的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较肉食性鱼类高。一般认为,温水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适宜含量为30%左右,冷水性鱼类为21%左右。多数鱼类仅能利用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等,但鲤鱼、美国沟鲇似乎对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淀粉类)利用得更好一点。如草鱼类以多种草类为食,并能维持其正常代谢和生长,它也能很好地适应低蛋白、高淀粉和高纤维饲料;肉食性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相当差,如鳗鲡饲料中的淀粉只能在10%左右;
1、根据饲料的物理化学形状进行分类
(1)粗饲料:指容积大、纤维含量较高、可消化养分少,营养价值较低的饲料,比如秸秆,干草等。
(2)青绿多汁饲料:指含水量较高的绿色作物、蔬菜等。
(3)精饲料:指容积小,纤维含量较低,可消化养分多,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比如谷类籽实,豆类籽实,饼粕等。
(4)添加剂饲料:把不属于前三者的饲料统称为添加剂饲料,比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1)植物性饲料:指利用植物制成的饲料,比如谷物的籽实,青绿饲料,饼粕,豆类等。
(2)动物性饲料:指利用动物性产品加工制成的饲料,比如鱼粉、骨粉、蚕蛹等。
(3)微生物饲料:指利用微生物制成的饲料。
(4)矿物质饲料:指天然和工业生产的矿物质饲料,比如石粉、食盐、贝壳粉等。
(5)人工合成饲料:指利用微生物发酵,化学合成等方法制成的饲料,比如合成氨基酸、尿素、维生素等。
(1)粗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自然含水量在60%以下的饲料。
(2)青绿饲料:指自然含水量在60%以上的饲料。
(3)青贮饲料:指自然水量在60%以上,由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制成的青贮及加有适量糠麸类或其它添加物的青贮饲料,也包括水分含量在45-55%的半干青贮饲料。
摘要:水产饲料添加剂主要作为配合饲料的重要营养平衡物质,能完善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促进水产健康成长。下面介绍绿色水产饲料添加剂有哪些,以及几种常见的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功效。【水产饲料添加剂】水产饲料添加剂有哪些?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功效
活菌制剂是动物有益菌经工业化厌氧发酵生产出的菌剂。活菌制剂对水产动物的作用机理可简单概括如下:活菌制剂中有益微生物进入水产动物机体后,形成优势菌群,与有害菌争夺氧附着位点和营养素,竞争性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调节肠道内菌群趋于正常化;微生物代谢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内PH值,杀灭耐酸的有害菌;产生溶菌酶、过氧化氢等物质,可杀灭潜在的病原菌;产生各种消化酶,有利于养分分解;合成B族维生素、氨基酸、未知促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直接刺激肠道免疫细胞而增加局部免疫抗体,增强机体抗病力。
活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上使用,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功能的多样性,它具有促生长作用,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产量,据报道:能提高产量10~30%;改善水产品质量;具有防病抗病等多种功能。能提高鱼种的5~20%成活率;第二是广泛的适应性,已有的水产用活菌制剂在四川、辽宁、广东等地实验示范,均表现出明显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主要受水生生物个体活菌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对其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目前国内外关于虾类、鱼类专用的活菌制剂仅有少量的报道;第三是高度的安全性,水产活菌制剂大都由健康水产动物体内的微生物系统中分离、提纯,再作用于水产动物,不会对水产动物产生任何危害,也不会在水中和鱼体内有残留。
糖萜素是由糖类(≥30%)、配糖体(≥30%)和有机酸组成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糖萜素的有效成分性能稳定,使用安全,与其它饲料添加剂均无配合禁忌。糖萜素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00-500克/吨,它完全可以替代抗生素药物,且无残留,不污染环境,饲用后,可显著增强水产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促进生长,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并有抗应激、抗氧化效果;同时对肠道细菌性疾病有较强的预防作用。据试验,饲用糖萜素饲料添加剂的水产品,品质得到改善,符合动物源性食品的绿色化生产要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低聚糖,又称寡糖,是由2-10个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结构的低聚物的总称。寡糖种类很多,但目前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主要包括: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潘糖、果寡三糖、果寡四糖、果寡五糖、半乳寡糖、甘露寡糖、大豆寡糖、龙胆寡糖、木糖寡糖等。寡糖可以选择性地促进水产动物肠道中有益菌增殖。这些有益菌利用寡糖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降低肠道PH值,抑制病原菌在体内消耗养分,减少有毒和致病代谢物的产生,从而维护、增进水产动物健康。
某些寡糖可以提高机体对药物和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增进水产动物的免疫能力。与活菌制剂相比,寡糖更稳定,对制粒、膨化、氧化和储运等恶劣环境条件都具有很高的耐受性,能抵抗胃酸的灭活作用,克服了活菌制剂在肠道定植难的缺陷。加上其无毒、无副作用。
酶制剂是通过特定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包含单一酶或混合酶的工业产品。目前除植酸酶有单一酶产品外,其余饲用酶制剂大多是包含多种酶的复合制剂。应用较多的有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植酸酶等。这些酶中一部分水产动物可以自身分泌,如淀粉酶和某些蛋白酶;而另一部分水产动物本身不能分泌,如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不能分泌。酶制剂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通过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由非淀粉多糖(NSP)构成的物质,既把这些不可利用的多糖分解成可被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糖类,又可以暴露细胞壁保护的淀粉、蛋白等养分,使其养分更充分。酶制剂还可以降低因可溶NSP造成的粘稠食糜的粘度。酶制剂也能破坏稳定的植酸磷结构,提高饲料中磷和其它养分的利用率。
饲用酶制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上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促进饲料消化吸收,促进水产动物摄食和生长;具有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和一定的消炎作用;防止和减缓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提高饲料效果,减少排泄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近年来,中草药由于具有无抗药性和药物残留、副作用小、效果显著、资源丰富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关注。中草药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油脂、树脂、糖类、植物色素、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大量的有机酸、生物碱、多糖、挥发油、蜡、鞣质及一些未知的促生长活性物质。
另据研究中草药还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促进水产动物采食(诱食作用),增加采食量;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增重率;防治鱼病发生,提高成活率;替代部分矿物盐添加剂和维生素添加剂。
酵母细胞壁是一种全新的天然绿色添加剂,其产品为蛋黄色粉末状,是生产啤酒酵母过程中由可溶性物质中提取的一种特殊副产品,主要由β-葡聚糖、甘露寡糖、糖蛋白和几丁质组成,占细胞壁干重的85%左右。研究表明酵母细胞壁具有激发、增强免疫功能;维护活菌平衡,控制疾病等生理功效。水产动物不仅面对水环境变化的应激,还受多种常见疾病的困扰,常规的疾病防治措施有限,而以低剂量酵母细胞壁添加于水产饲料中,即可增强鱼、虾、鳖、蟹等对各种主要疾病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提高存活率。
健康鱼、虾饲喂酵母细胞壁可提高幼苗存活率20%-40%,提高生长期存活率10%-20%。 使用酵母细胞壁特制饲料,被认为是加强水产动物抵抗疾病、促进生长的有效手段。
肉碱又名肉毒碱,最初是由Krimberg和Gulewitsch于1905年在肌肉提取物中发现的。肉碱有左旋(L-型)和右旋(R-型)两种变异体,自然界只存在左旋肉碱.肉碱是一种水溶性化合物,对人和动物的作用很大,是生物体所必需的生命活性物质。近年来,国内外就肉碱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研究,多数研究结果表明,肉碱对水产动物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提高水产动物的增重率;降低水产动物体脂,提高肉品质;节约饲料蛋白质,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水产动物的成活率;提高鱼类繁殖率。
胆碱是合成磷脂的原料,磷脂有利于脂肪酸的消化吸收,防止脂肪肝的发生。由于甜菜碱能提供甲基给氨基乙醇生成胆碱,因此甜菜碱也有防止脂肪肝病的功效。同时由于甜菜碱在肝脏中进行的甲基化反应,为磷脂酰胆碱的合成提供甲基,而甲基可促进脂肪代谢,促进肝脏脂肪运转,防止肝中脂肪蓄积,据江西赣江地区水产研究所报道,甜菜碱对降低草鱼肝脏脂肪含量有显著作用,在草鱼长期投喂配合饲料,无青饲料补充的情况下,添加甜菜碱能很好地预防营养缺乏导致的脂肪肝病。
胆碱缺乏是动物发生脂肪肝的重要病因之一。胆碱在动物体中,是全盛卵磷脂的原料,胆碱以卵磷脂形式促进脂肪运输或在提高肝脏脂肪代谢过程中直到关键作用。虹鳟稚鱼在缺乏胆碱时,从第15日开始即有眼球突出,腹部膨胀,肝脏变黄油腻、肿大、贫血以及生长缓慢等现象。在鲤鱼缺乏胆碱时,除了脂肪肝之外,生长速度也减慢。据试验,当斑点叉尾_饲料中缺乏胆碱时,可见到肝脏出血,肝脏油腻肥大,体重减轻。
来源于动植物油脂的磷脂,其分子结构与天然油脂相似,同属于甘油酯类。从营养性质来看,磷脂和油脂一样,能提供甘油和脂肪酸等成份,此外还提供磷酸、胆碱和肌醇等成份,并具有水溶性维生素的某些性质。水产养殖中常用大豆磷脂和菜籽油磷脂。大豆磷脂和菜籽油磷脂均含有油脂、磷脂、糖脂、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成份和能量。
磷脂及其所含的胆碱、维生素E等物质都是预防动物发生脂肪肝病的主要物质。这种功效在水产养殖中已得到证实。上海市油脂科研所(1982—1984)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协作,将菜籽油磷脂作为池塘养鱼配合饵料的添加剂,结果证明,菜籽油磷脂对淡水鱼(青鱼、草鱼、团头鲂)具有增产、节料和提高亩净收益的效果,研究认为菜籽油磷脂具有促进淡水鱼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作用,改善肝脏的健康状况。试验表明,即添加7%菜籽油磷脂的试验组团头鲂,其肥满度值最大为3.36(对照组2.66),而内脏脂肪所占体重比例最小为3.62(对照组4.42),比肝重指数为1.49(对照组1.72),肝色泽也说明肝脏健康状况比对照组好。
又称维生素B4,或称维生素H,是中间代谢过程中起催化、羧化作用的多种酶的辅酶。生物素是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正常合成和脂肪酸代谢的必需物质。动物如果饲料中长期缺乏生物素,可能诱发脂肪肝病。鱼的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均不同程度含生物素,在制成饵料过程中,生物素常受机械加工高温、饲料霉变、含量过氧化物的亚油酸等因素的破坏;生物素和氨基酸、B族维生素的相互作用会增加机体对生物素的需要量。鱼饲料中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叶酸及肌醇水平降低也使机体对生物素的需要增加。为此,为了预防鱼的脂肪肝病的发生,饲料中添加生物素是必要的。
配合饲料中,除了使氨基酸之间平衡,添加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氯化胆碱外,还需添加钙、磷、铁、钾、铜等元素,添加量一般为2%—3%。
感谢您阅读关于"水产动物常用饲料原料"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这些资料能满足您的需求,并且为您带来一些新的见解。如果您还想深入了解该主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