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养殖户朋友,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花大价钱买的鱼粉,检测报告上粗蛋白明明标着65%,可鱼吃了就是不长肉!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个行业秘密,保证你看完再也不会被数字游戏忽悠!
咱们先搞明白啥叫粗蛋白公式。简单来说就是总氮量×6.25,这跟烧菜放盐一个道理——多撒点氮元素,粗蛋白数值蹭蹭往上窜。但问题来了,羽毛粉、尿素这些玩意儿氮含量也高啊,可鱼虾压根消化不了。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去年我表弟买了批"特级鱼粉",粗蛋白标65%,结果用开水一泡浮起一层"珍珠奶茶"似的颗粒。后来检测发现,里头掺了30%的羽毛粉,实际可消化蛋白连40%都不到!记住这个口诀:"氮高未必好,关键看消化"。
别被那些复杂的代数法、方框法吓到,新手记住这三个步骤就行:
拿市面上常见的两种鱼粉做个对比:
类型 | 粗蛋白% | 可消化率% | 实际有效蛋白 |
---|---|---|---|
秘鲁蒸汽鱼粉 | 68 | 97 | 65.96 |
国产杂鱼粉 | 65 | 70 | 45.5 |
这么一算你就明白,为啥老养殖户宁可贵两千也要买进口货!
最近发现个怪现象:有些把粗蛋白指标越做越高,可养殖效果反而变差。去年青岛有个养虾场,用65%蛋白的饲料反而比60%的长得慢,你说气人不?
这里头藏着两个坑:
教你个绝招:下次买饲料记得要氨基酸检测报告。重点看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这俩要是达标,粗蛋白低点反而更划算!
要我说啊,这粗蛋白公式就跟相亲时看照片一个道理——美颜过的照片再好看,见面才是硬道理。咱们养殖户得学会"卸妆看素颜",别光盯着检测报告的数字较劲。下次进货记得带个打火机,现场烧一烧比啥都管用!
对了,最近听说有人用近红外检测仪当场测蛋白,这玩意儿准不准?下回咱们专门唠唠这个!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