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的小鱼苗为啥总养不活?你猜怎么着,十有八九是饲料没选对!今儿咱们就仔细聊聊,这芝麻粒大的鱼饲料里头到底藏着多少门道。
先整明白你养的是啥鱼。孔雀鱼、斑马鱼这些嘴小的,得用0.3毫米以下的微颗粒,就跟婴儿奶粉似的。要是养着斗鱼这类暴脾气的主儿,最好选片状饲料,避免它们抢食打架。
三大主流饲料对比:
举个实例:河北老王家养的红绿灯鱼苗,换了日清丸红0.4毫米饲料后,成活率从50%飙升到90%。这差距,够买两套过滤系统了!
看成分就跟看相亲对象简历似的,排前五的才是重点。鱼粉、虾粉、螺旋藻这些硬货得在前三,要是看见玉米粉打头阵的,赶紧pass!
必看四要素:
前阵子测评的台湾淞亮饲料,虽然虾味浓,但颗粒做到1毫米,小鱼吃着就跟咱们啃苹果似的费劲。所以说,光看成分不够,还得上手试!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宁可多喂不能饿着"。实话告诉你,小鱼饿三天没事,但多喂一顿可能团灭!
正确姿势三件套:
江苏张大姐的孔雀鱼缸实测:改用墨之瑶缓沉饲料后,残饵量减少70%,换水频率从3天一次变成7天一次。省下的水电费都够买半年饲料了!
别被"进口""高端"这些词唬住。5块钱的国产饲料和50块的进口货,可能就差在包装上!
性价比王中王:
有个冷知识:同样成分的饲料,100克装比500克装每克贵3毛钱。要是养得少,买小包装反而划算,毕竟开封三个月后营养会流失30%。
要是遇到这些情况,可得特殊对待:
广州鱼友老陈的惨痛教训:给刚下崽的孔雀鱼妈妈喂普通饲料,结果小鱼畸形率高达40%。换了含螺旋藻的专用粮后,直接降到5%。
挑饲料这事儿吧,就跟找对象似的,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记住三个硬指标:颗粒比鱼眼小、蛋白超40%、前三位是动物蛋白。实在拿不准就买试用装,让鱼儿自己投票。最后甩个冷知识:同一批鱼苗,用对饲料能比用错的早成熟两周,这差距,够你多繁殖一代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