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想不到,去年湛江有位新手养殖户,愣是用豆浆把虾苗喂成了"绿豆眼"!这事儿在养殖圈传得沸沸扬扬——原来刚出世的虾苗吃啥真有讲究。今儿咱们就仔细说,从破壳到分塘,这三个关键阶段到底该咋伺候伙食。
刚孵化的虾苗跟早产儿似的,0.3毫米的口器只能吸食微米级食物。这时候要备好三件套:
去年阳江陈老板的骚操作堪称经典——他把硅藻粉和卵磷脂做成"虾苗奶粉",结果虾苗成活率飙到85%。秘诀在于水温28℃时,投喂后要开增氧机搅拌1小时,这样饲料不会沉底发臭。
这时候虾苗开始长游泳足,得换硬菜了:
|| 上午场(5-9点) || 下午场(3-7点) ||
|---------|----------|
| 微型颗粒料 | 0.2mm膨化料 | 0.5mm破碎料 |
| 活体加餐 | 卤虫无节幼体 | 桡足类成虫 |
| 营养强化 | 维生素C泡腾片 | 虾青素微囊 |
重点来了:转料要遵循"三天过渡法"!比如从轮虫转卤虫,第一天按1:3比例混合,第三天就能全换。去年雷州湾的养殖户试过这法子,肠胃炎发病率直降60%。
长到1.5公分准备分塘时,得玩点狠的:
海南文昌的王姐有个绝活——用椰肉汁泡饲料。她说这样喂出来的虾苗抗应激能力特别强,去年台风季别人家虾苗死三成,她家只折了5%。
碰上特殊情况得随机应变:
去年珠江口那场倒春寒,好多养殖场虾苗大面积死亡。唯独老李头家的没事,人家提前三天就开始喂深海鱼油,虾苗肝胰腺储备足足的。这经验后来被写成论文,还上了《水产科学》杂志。
说实在的,现在某些厂家推的"超微粉料"纯属智商税。我们实测过,粒径小于50微米的饲料,虾苗压根吃不到,全沉底污染水质。倒是传统豆浆喂养法改良后更靠谱——用200目滤网过滤,再加0.3%的海藻多糖,效果吊打高价进口料。
最后提醒新手,千万别信"虾苗越吃多长得越快"的鬼话。去年实验室数据表明,过量投喂会导致40%的虾苗患肠炎。记住"八成饱原则":喂食后2小时检查,如果有20%的虾苗还在找食,说明量刚刚好!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