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罗非鱼吧,明明喂得不少,咋就长肉慢呢?去年我表舅的鱼塘就吃过亏,花大价钱买的饲料喂了三个月,鱼倒是吃得欢,可一上秤比隔壁老李家轻了整整两成!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成鱼饲料的门道,保准你看完心里跟明镜似的。
都说罗非鱼是"水中猪",可这货的胃口比猪挑食多了!市面上那些标着35%粗蛋白的高端饲料,新手看着就心动是不是?但据海南养殖大户实测,成鱼阶段28%-32%的蛋白质区间反而性价比最高。为啥呢?
举个实在例子:广东中山的王老板去年试过32%蛋白饲料,同样的投喂量,出塘时每条鱼多赚0.8元,光是饲料成本就省了15%。
别光看包装上印的百分比,这里面的猫腻可多了去了!就拿最常见的豆粕来说,冷榨的比热榨的贵一倍,但氨基酸保留率高18%。教你个绝招——抓把饲料闻闻,要是豆香味浓还带点焦糖味,八成是用了好料。
这里给大家透个行业秘方组合:
注意!看到饲料成分表里有棉籽粕超过10%的赶紧跑,这玩意含游离棉酚,喂久了鱼肝都要变石头。
养鱼的老把式都说"三分料七分喂",这话真不假。我亲眼见过凌晨四点打着手电喂料的养殖场,人家的鱼就是比正常作息的多长两指宽。科学投喂要抓住三个:
有个数据特有意思:同样用32%蛋白饲料,分四次投喂的比两次投喂的群体,整齐度能提高22%。说白了就是少食多餐,跟人健身增肌一个道理。
现在饲料厂玩的套路可比以前高级多了,什么微胶囊技术、缓释包膜听着就唬人。但咱们普通养殖户记住这三样就够用:
去年广西有个案例,加了0.3%复合酶的饲料,让鱼塘产量直接暴增三成。不过要提醒新手,维生素C千万别跟铜制剂混着加,这俩见面就打架,效果全废。
干了十几年养殖,最大的教训别迷信进口饲料!去年试过某北欧品牌,价格贵三倍不说,结果检测发现微量元素根本没调适热带气候。现在固定用本地老厂出的浮性膨化料**,既能观察吃食情况,还能省下15%的损耗。
最后送大家句话:养鱼如养娃,七分饱三分饿才是王道。下次见到饲料推销员吹得天花乱坠,你就问他敢不敢签料肉比保底协议?不敢的统统pass!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