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饲料容量本质是动态平衡系统,既要满足虾体营养需求,又要避免过量投喂引发水质恶化。计算公式需综合三个变量:单虾体重(g)×存活密度(尾/m³)×日摄食率(%)。例如1.5g/尾的幼虾,按存活率85%计算,日投喂量=1.5×10万尾×8%=12kg/天。
关键参数获取技巧:
| 生长阶段 | 体重范围 | 日投喂频次 | 蛋白质需求 | 投喂时段控制 |
|---|---|---|---|---|
| 幼苗期 | 0.1-5g | 5-6次 | 40%-45% | 6:00-20:00均衡分配 |
| 长期 | 3-8g | 4次 | 35%-38% | 早7点占比30%,晚8点占40% |
| 育肥期 | 8-12g | 3次 | 30%-33% | 集中投喂于溶氧高峰期 |
特殊时期调整原则:

1. 料台监测黄金法则
料台放置深度需随虾体长调整:7cm以下虾群放置30cm水深处,7cm以上加深至50cm。检查时间严格控制在投喂后1.5小时,残饵量超过20%立即启动减量程序。
2. 饲料转化率提升方案
采用"三明治投喂法":底层铺发酵豆粕(占比15%),中层主饲料,表层撒0.2%胆汁酸制剂。此法可使饲料转化率从1.8提升至2.3,料比降低0.2。
3. 水质协同管理要点
每增加1kg饲料投喂量,需配套配置:

误区一:蛋白含量越高越好
过量蛋白(>45%)会导致肝胰腺负荷过重,实际养殖中38%蛋白饲料+5%鲜活饵料(如摇蚊幼虫)的组合,比纯用45%蛋白饲料生长速度快17%。
误区二:夜间无需投喂
南美白对虾具有明显晨昏摄食习性,19:00-21:00时段投喂量应占全天40%,此时段饲料转化率比白天高22%。
误区三:饲料颗粒大小无关紧要
1.0mm粒径饲料相比2.0mm规格,幼虾摄食效率提升35%,但成虾阶段需改用1.8-2.2mm颗粒,否则会造成15%以上的饲料浪费。

十年养殖者经验之谈:真正决定饲料容量的不是计算公式,而是养殖户对虾群行为的观察力。建议每天固定时间记录三个数据——料台残饵量、虾胃饱满度、粪便形态,这三项指标的关联分析比任何理论模型都更可靠。记住:会算不如,会看不如会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