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老王在湛江投了80万尾虾苗,到第二个月底发现饲料消耗量比预期多了30%。翻开记录本才发现,虾苗入塘时没做PCR检测,结果携带EHP病毒,导致饲料转化率飙升到1.8。后来改用3推荐的标粗暂养法,先把虾苗在标粗池养够20天再转塘,成活率从65%提到85%,饲料转化率直接降到1.3。今年老王算账发现,光这项改进就省了5万块饲料费。

海南陈姐的虾塘去年7月出现怪现象:每天投喂量比平时多30%,可虾就是不见长。后来用4的水温调控法,在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最热时段关闭30%增氧机,把投喂间隔从3小时拉长到4.5小时。配合5的酶制剂套餐(每吨料加1kg复合酶),两周后虾体日均增重从0.12g提到0.18g,料肉比降了0.2。现在陈姐的虾塘在高温季也能保持FCR≤1.2。
江苏养殖场李老板去年饲料开支占总成本72%,急得差点转行。改用7的五维降本法后情况逆转:
个人见解
干了十年水产,发现降FCR的诀窍就藏在三个黄金平衡点里:

去年帮广西养殖户做的对比试验最能说明问题:同样用1.5吨饲料,精细化管理的塘口比传统养殖多出230斤虾。换算下来,FCR每降0.1,每亩就能多赚1500元。这钱省得可比跟饲料厂砍价实在多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