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江苏盐城的水产养殖户老陈蹲在塘边发愁——成群的灯科鱼在增氧机周边打转,把投放的虾苗吃得七七八八。去年他试过声波驱赶器,结果把值钱的鲈鱼苗都吓跑了。直到上个月参加行业交流会,才掌握了用活鱼当"牧鱼犬"的妙招。

首选鱼种:
✅ 黑鱼(乌鳢)👉 领地意识强,每小时巡游3公里
✅ 鳜鱼 👉 底层突袭型,专治扎堆鱼群
✅ 鲶鱼 👉 夜间活跃,制造水体震动波
| 驱赶方式 | 投放密度 | 见效时间 |
|---|---|---|
| 单兵作战 | 2-3尾/亩 | 4-6小时 |
| 组合投放 | 黑鱼+鲶鱼 | 2小时起效 |
| 轮换战术 | 早晚切换鱼种 | 持续压制 |
浙江台州养殖基地做过对比实验:单独投放黑鱼,灯科鱼群3小时散开;搭配投放黑鱼和鲶鱼,1.5小时就清场。这个组合就像水底特警队,黑鱼负责驱赶,鲶鱼制造恐慌气氛。

特殊地形要用特殊鱼:
上个月福建宁德养殖户在浅水区试验,用30尾半斤重的草鱼组成三角阵型,配合增氧机水流,成功把灯科鱼群逼到收网区。关键技巧在于控制草鱼投喂量,保持七分饱状态,让它们保持活跃又不恋战。
灯光+驱赶鱼=高效组合:

青岛海钓俱乐部去年参赛时,用这个方法在2小时内聚拢并驱散3亩水域的鱼群。现场监测显示,蓝光会使灯科鱼产生趋光反应,而鳜鱼的突击游动正好将它们引向目标区域。要避免持续强光照射,否则会导致驱赶鱼产生应激反应。
看着塘里悠然巡游的黑鱼,老陈现在每晚都能睡个安稳觉。他总结出个门道:驱赶鱼就像牧羊犬,既要够凶又要听指挥。上周暴雨后灯科鱼群再次集结,他特意在入水口放了5尾饿了一天的鲶鱼,结果鱼群像见了鬼似的四散奔逃。这法子比用电网环保,比撒药安全,最关键的是——那几尾"鱼工智能驱赶器"还能养成商品鱼卖钱,真是把废物都用出了花来。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