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江苏盐城的老张蹲在塘边发愁——去年投放的3000尾鲫鱼苗,现在捕捞上来个个瘦得像刀片。而隔壁老王的塘子亩产却超过5000斤,这个对比揭开了水肥塘养鱼的秘密:不是随便什么鱼都能在肥水里长膘。

水质检测报告显示,总氮超过2mg/L的肥水塘适合养三类鱼:
浙江某养殖场用这个比例,亩产值从8000元飙到2.3万元。他们的鲢鱼平均3个月增重1.2斤,秘诀是每周补充芽孢杆菌。
去年我在湖北见过最离谱的操作:养殖户往塘里倒豆渣,结果氨氮飙升死鱼。其实只要挂几个发酵桶,用EM菌处理后再投喂,成本能降三分之二。

肥水塘容易忽略的两个指标:
安徽有个养殖户在塘底铺火山石,钙离子浓度稳定在60mg/L,鲢鱼出肉率提高7%。这法子成本每亩不到500块,却多赚了3000元。
可能有人要问:肥水塘能不能养高端鱼?广东顺德有人试过在肥水塘养笋壳鱼,结果发现水质过肥导致烂鳃病暴发。后来改成循环水系统,定期抽20%肥水浇灌周边菜地,反而形成生态链,鱼菜双收。

最近在福建看到更聪明的操作:用智能传感器监测pH波动,搭配自动投料机调节喂食量。这套设备前期投入1.2万元,但能把饲料系数从1.8降到1.5,按20亩塘计算,半年就能回本。下次准备试试在增氧机出水口挂生物填料,据说能提升30%的溶氧利用率。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