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饲料厂送来的鱼粉样品,老陈总觉得不对劲——同样标着65%蛋白含量的两批货,新到的这批颜色偏灰,抓在手里还扎手。这种价值每吨万元的饲料原料,究竟被掺进了什么妖魔鬼怪?

去年农业部抽检发现,市售鱼粉中掺假物质多达23种,主要分三大类:
浙江某饲料厂曾中招:采购的进口鱼粉中混入15%虾壳粉,导致蛋鸡产软壳蛋率激增20%。这些掺杂物不仅降低营养价值,更会引发动物中毒。

在福建渔港见识过掺假作坊的操作,他们用这些障眼法:
这里有个实用鉴别法:取50克样品浸泡在饱和盐水中,正品鱼粉会悬浮,而掺入的砂石、贝壳会快速下沉。山东检测站数据显示,此法能筛出81%的无机掺假。
遇到可疑鱼粉时,建议采取三步应对:

广东养殖户去年集体诉讼获胜案例值得参考:通过第三方检测证实鱼粉掺入12%羽毛粉,最终获赔货款金额的170%。但要注意诉讼时效——自发现掺假起6个月内必须起诉。
在江苏某鱼粉加工厂见过真功夫:他们用近红外光谱仪(NIR)每20分钟扫描一次生产线,配合X射线异物检测,把掺假率控制在0.3%以下。建议中型养殖场自备便携式鱼粉水分测定仪(市场价约1800元),这个投资能在半年内通过减少掺假损失收回成本。下次验收鱼粉时,记得带块磁铁——掺入铁粉增重的把戏,在磁场面前立马现原形。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