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养殖户老陈的鱼塘里混养着草鱼、鲫鱼、罗非鱼和鲢鱼,去年他用自配饲料使亩产提高35%,秘诀竟藏在饲料粒径的细微差异里。混养成鱼配合饲料配方的核心不是营养平衡,而是差异化满足,本文将用三组关键数据拆解这个技术要点。

混养模式下四类鱼的营养需求天差地别(数据来源:《中国水产饲料标准》2025版):
| 鱼种 | 粗蛋白需求 | 脂肪需求 | 碳水化合物需求 | 粒径要求 |
|---|---|---|---|---|
| 草鱼 | 28%-32% | 4%-6% | 35%-40% | 2.0-2.5mm |
| 鲫鱼 | 34%-38% | 5%-7% | 25%-30% | 1.5-2.0mm |
| 罗非鱼 | 30%-34% | 6%-8% | 30%-35% | 2.5-3.0mm |
| 鲢鱼 | 25%-28% | 3%-5% | 40%-45% | 1.0-1.5mm |
老陈的诀窍是:在基础料中按比例添加三种功能颗粒(浮性、缓沉、速沉),使不同鱼种各取所需。
选料要像炒菜讲究荤素搭配,这份榜单能省冤枉钱:

TOP5性价比原料
避雷清单
× 棉籽粕(含游离棉酚>1200ppm)
× 血粉(高温处理破坏氨基酸)
× 陈化玉米(黄曲霉超标风险)
湖北某渔场用15%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饲料成本降低28%,鱼体增重速度反而提高12%。

经50亩水面验证的基础配方(适用四大家鱼混养):
| 原料 | 比例 | 加工要求 |
|---|---|---|
| 豆粕 | 25% | 去皮膨化处理 |
| 菜籽粕 | 20% | 发酵脱毒 |
| 鱼粉 | 12% | 低温蒸汽干燥 |
| 小麦粉 | 18% | 过80目筛 |
| 米糠 | 10% | 新鲜度≤15天 |
| 预混料 | 5% | 含胆汁酸、VC酯 |
| 鱼油 | 3% | 添加抗氧化剂 |
| 磷酸二氢钙 | 2% | 食品级 |
动态调整指南:
浙江养殖场通过这套方案,使饲料系数从1.8降至1.5,亩产利润增加2800元。

看着鱼群争食的场面,突然明白好饲料的标准不在实验室数据,而在鱼嘴的开合频率。建议备把游标卡尺定期检测颗粒粒径——当粒径偏差>0.3mm时立即调整粉碎机筛片。下次投喂时,不妨观察水面油膜——优质饲料形成的油花应呈放射状,持续分散时间>15分钟,这才是脂肪乳化到位的标志。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