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卡拉奇港的码头,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鱼腥味。成吨的银色小鱼正通过传送带进入加工厂,这些不起眼的小家伙即将变身为全球抢购的优质鱼粉。巴基斯坦鱼粉用什么鱼制成?答案就藏在阿拉伯海翻涌的浪花里。

巴基斯坦西海岸的渔获量中,沙丁鱼占比超过四成。这种体长15-20厘米的小鱼,每年3-6月集群洄游时,单网捕捞量可达20吨。孟买鸭嘴沙丁鱼因肌肉纤维细腻,蛋白质含量稳定在68%-72%,成为鱼粉厂的首选原料。
卡拉奇某中型鱼粉厂的生产记录显示:
虽然单尾重量是沙丁鱼的3倍,但鲭鱼因油脂含量高达15%,在鱼粉加工中常被忽视。信德省一家创新企业采用低温干燥技术,成功将鲭鱼粉的ω-3脂肪酸保留率提升至82%。实测数据显示,这种深色鱼粉的蛋氨酸含量比常规产品高出0.7个百分点。

对比实验表明:
| 指标 | 沙丁鱼粉 | 鲭鱼改良粉 |
|---|---|---|
| 粗蛋白 | 67% | 65% |
| 赖氨酸 | 4.8% | 5.1% |
| 适口性评分 | 82 | 91 |
每年9月的瓜达尔港,晾晒场铺满体长不足10厘米的鳀鱼。这种高钙鱼类(含钙量2.3%)通过传统日晒法加工,虽然生产效率仅为机械加工的60%,但保留了更多天然风味物质。某饲料企业对比测试发现,添加日晒鳀鱼粉的虾料,摄食活跃度提高23%。
鳀鱼加工的三大关键点:

过度捕捞导致近五年沙丁鱼捕捞量下降17%,倒逼巴基斯坦鱼粉行业寻找新出路。卡拉奇大学海洋研究所培育的杂交鱼种,将生长周期缩短至9个月。某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的循环水处理系统,使鱼内脏等副产物的利用率从35%提升至89%。
产业观察发现三个转型方向:
站在瓜达尔港新建的自动化车间里,看着分拣机精准识别不同鱼种,突然明白巴基斯坦鱼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既不是最先进的设备,也不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而是对阿拉伯海生物资源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运用。当其他国家还在争论该用哪种鱼时,巴基斯坦人早已把海洋馈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