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不是也纳闷,为啥同样的饲料配方,隔壁老王的猪场每头猪能多赚80块?去年咱们县有个养殖户,因为添加剂用混了,500头牛犊集体腹泻,直接赔进去二十多万。今儿咱就把这事儿仔细说,保准您听完能少踩八成坑。
我刚入行那会儿,连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分不清。有回把猪用酸化剂喂了蛋鸡,结果产蛋率咔咔往下掉,急得我三天没睡着觉。后来跟着省里的技术员跑场子,才算摸清门道。
这事儿得从功能上捋,主要分三大块:
举个活例子:山东李大姐去年给肉鸡用错水产添加剂,料肉比直接飙到3.5,后来换成禽用复合酶,立马降到2.8。所以说,用对种类比啥都重要。
这事儿得拿真数据说话:
品类 | 进口价(元/kg) | 国产价(元/kg) | 效果差 | 省钱建议 |
---|---|---|---|---|
复合维生素 | 148 | 82 | ≤5% | 中小场选国产 |
植酸酶 | 98 | 55 | 耐温差3% | 夏季选进口 |
防霉剂 | 30 | 16 | 周期差2天 | 雨季选进口 |
去年省质检局抽检发现,国产液体维生素吸收率比传统粉剂高25%,但知道这事的养殖户不到三成。我亲自做过对比试验,两组仔猪喂不同维生素,60天后体重差不到4斤,成本却差了小三千。
上个月刚有个惨痛案例:河北老张网购散装酸化剂,检测发现霉菌超标13倍!这些雷区千万绕着走:
最近帮三家养殖场做成本核算发现,科学搭配能让每吨饲料省200-300块。拿育肥猪来说,包被维生素+复合酶+双乙酸钠的组合,成本直降两成不说,日增重还多了50克。
前阵子在农博会见着个新鲜玩意——智能缓释型添加剂!这宝贝能根据动物体温释放有效成分,听说能让饲料利用率涨30%。不过现在价格死贵,一公斤要六百多,估计得等三五年才能普及。
个人觉着吧,往后添加剂得往"三化"发展:功能集成化(一个产品解决多个问题)、原料天然化(比如中草药提取物)、效果可视化(喂三天就能看粪便变化)。对了,明年开始所有包装必须带电子身份证,现在采购记得要选带追溯码的!
说到底,选添加剂就跟炒菜放调料似的——不是贵的就好,关键得搭配得当。您要是能把这三类玩明白了,养殖场就是台隐形印钞机。下次去买添加剂,揣着这份攻略,保准商家不敢把您当冤大头!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