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条短视频,说现在的肉鸡40天就能出栏,全靠饲料里的激素撑着。评论区直接炸锅:"难怪现在小孩早熟""黑心商家不得好死"...这年头谁家没点食品安全焦虑呢?但说实话,这里头误会可大了去了!
先说个冷知识:我国每年3亿吨饲料里,90%都含添加剂,但合法激素和非法激素完全是两码事啊!
农业农村部批准的21类30种激素类兽药,其实都是治病用的正经药。比如:
说白了,这些就跟人吃的处方药一个性质,按剂量用根本不害人。真正要命的,是那些偷摸用的违禁品👇
2025年专项整治揪出1.3万例违法用药,三大"毒瘤"最猖獗:
有个养殖户老张跟我说过,以前用瘦肉精,猪价每斤能多卖5毛。后来被查到罚款5万,现在想想都后怕:"挣那点钱还不够交罚款的!"
重庆有个养殖场改用中草药添加剂后,虽然成本每头猪涨了25块,但肉质上去了,每公斤多卖8块,反而多赚12%!这买卖值不值,明眼人都懂吧?
有回我去菜场,看见大妈专挑猪肝买,说是"补血圣品"。赶紧提醒她:动物内脏最容易蓄积激素,每周吃别超过2两啊!
今年新批准的7种植物雌激素,比如大豆黄酮就挺有意思。既能促进猪长肉,又不会残留。试验数据显示,用了这种添加剂:
搞畜牧的老同学跟我说:"现在政策严查化学激素,我们场子全换成植物提取物了。虽然成本高点,但能进商超高端渠道,赚得反而更多。"
说实话,我刚开始写这选题时,也觉得激素添加剂十恶不赦。但查完资料发现,关键在怎么用——就像菜刀能切菜也能伤人,全看拿刀的人。现在国家二维码追溯系统全覆盖,养殖户也都精明了,谁还冒险用违禁品?倒是咱们消费者,真没必要闻激素色变。
下次再看到"速生鸡全靠激素"的谣言,直接甩他两个数据:白羽鸡42天出栏是品种优势,和激素半毛钱关系没有;现在合法激素检测精度达到0.01ppb,比头发丝细百万倍都能测出来。科技监管到位了,该吃吃该喝喝,别自己吓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