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各位刚入行的养殖户,你们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状况——喂了半年牛,一算账发现饲料钱比卖牛钱还多?隔壁老王家用了生物饲料添加剂,牛长得快不说,饲料开销还少了三分之一?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玩意儿到底是真能帮你翻身,还是商家吹出来的智商税?
咱先算笔账:一头肉牛每天要吃18-20公斤饲料,按玉米秸秆+豆粕的常规配方,日均成本就得18块往上。可你猜牛每天能长多少肉?撑死1.2公斤!换算下来,每长1公斤肉要吃掉15块钱饲料。这还没算疫苗钱、人工费、圈舍折旧...难怪十个养牛户里有六个在亏本。
重点来了:
• 玉米秸秆40%的营养成分牛压根消化不了
• 豆粕价格这两年从2800涨到4200元/吨
• 牛消化不好就容易拉稀,还得额外买益生菌
说白了就是在饲料里加"帮手",让牛能把草料里的营养吃干榨净。拿最常见的枯草芽孢杆菌举例:
这货能干三件事:
内蒙古通辽有个养殖场做过对比实验:
指标 | 传统饲料组 | 添加0.2%生物制剂组 |
---|---|---|
日均增重 | 1.15kg | 1.43kg |
料肉比 | 6.8:1 | 5.3:1 |
出栏周期 | 16个月 | 14.5个月 |
Q1:这东西安全吗?牛吃了会不会闹肚子?
去年山东畜检所抽检了市面32款产品,有5款查出违禁抗生素。所以说啊,一定要看准包装上的"饲添字"批号,别贪便宜买三无产品。
Q2:听说能省30%成本,具体咋省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每月喂10吨饲料,加了添加剂后:
➊ 豆粕用量减少23%,每月省下0.23×10吨×4200元=9660元
➋ 牛少生病,兽药开支降40%
➌ 提前出栏节省水电人工
Q3:买回来该怎么用?直接拌饲料里?
千万记住这个比例:20公斤添加剂配1吨基础料。最好用双轴混合机搅拌,手工拌不均匀会导致有的牛吃太多,有的吃不到。
Q4:多久能看到效果?
第3天看粪便:如果从稀糊状变成成型粪球,说明开始起效;第15天称重,日均增重没超过1.3公斤就得找厂家了。
Q5:网上卖200块和800块的有啥区别?
主要差在菌种活性上。正规产品会标注"CFU/g"(每克活菌数),低于50亿的别考虑。河北去年查获的假货,标着100亿实际才3.2亿...
上个月跟河南的老张喝酒,他跟我说了段惨痛经历:图便宜买了180块/袋的添加剂,结果牛吃了半个月反而掉膘。后来送去检测才发现,菌种活性连标注值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重点避坑指南:
干了八年畜牧行业,看过太多养殖户被坑。说句实在话:选添加剂就跟找对象一样,合适比贵更重要。北方养殖户优先选耐低温的菌种,南方潮湿地区要防结块变质。
最近发现个窍门:直接找厂家要区域性实验数据。比如你在云南养牛,就问他们要云贵川地区的饲喂报告,别信那些拿东北数据忽悠人的商家。
对了,千万别信直播带货那套!上周有个客户买了网红推荐的"德国进口"添加剂,结果扫码查证发现是东莞小作坊产的...
山西运城的老李头,去年开始用某品牌的复合酶制剂。你猜怎么着?他家的牛现在天天跟饿死鬼似的,以前一天喂三次,现在得喂五次!不过人家算过账:虽然饲料量增加了,但因为提前42天出栏,多赚了2.8万。
最绝的是他家的牛肉现在直供火锅店,每公斤价比市场价高3块。为啥?火锅店老板说:"这牛肉下锅不散,嚼着带奶香味"。
说到底啊,生物饲料添加剂不是神仙药,但确实是目前破解养殖困局最实在的工具。关键是得会用、会选、会算账。那些天天喊亏钱的养殖户,多半是既不愿意改变喂养方式,又舍不得投入新技术。要我说,与其守着老方法等死,不如花点小钱试试新路子——万一真成了呢?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