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的就是好的?别急着掏钱!
上个月老李的养鸡场刚闹了个笑话,花大价钱买的进口添加剂,结果检测出重金属超标。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包装上印着洋文不等于高大上。先说个真事儿:江苏某猪场用国产酸化剂每吨成本省了800块,料肉比反而比用进口的还低了0.2。
为啥非要买进口货?
三大现实原因让你不得不看:
不过话说回来,国产货这两年追得贼快。就拿植酸酶来说,山东某厂的产品活性单位已经跟荷兰老牌产品肩并肩了。
怎么避开高价坑?
教你个傻瓜比价法:
品类 | 进口价(元/kg) | 国产价(元/kg) | 性价比倍数 |
---|---|---|---|
复合维生素 | 320 | 150 | 1.6倍 |
酶制剂 | 480 | 220 | 2.1倍 |
酸化剂 | 85 | 38 | 2.3倍 |
划重点:
包装上哪些暗号要警惕?
去年海关截获的假货案例显示:
用错了会出啥乱子?
河北养牛场的前车之鉴:
预算不够咋办?
三招花小钱办大事:
干了十几年饲料质检,见过太多人盲目追进口。说句掏心窝的:20%的进口添加剂确实无可替代,剩下80%纯属智商税。建议新手先把钱砸在优质原料和防疫上,等养殖规模上去了再考虑高端添加剂。记住,再好的添加剂也救不了管理漏洞,把基础打牢才是正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