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猪舍飘着露水味,河南南阳的养殖户张建国蹲在食槽前直嘬牙花子。刚断奶的12头仔猪在隔壁栏里拱来拱去,手头这头400斤的经产母猪正用鼻子把饲料拱得满地都是。"这败家娘们!"老张气得直拍大腿,"怀崽时一天能吃八斤,空怀期还这么糟践粮食?"

真实账本让人心惊
去年畜牧局公布的《规模猪场成本构成》白纸黑字写着: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67%。笔者走访豫南二十余家养殖场发现,经产母猪日均采食量就像过山车——配种期4.5斤、妊娠前期5.8斤、妊娠后期暴涨到7.2斤,哺乳期更飙到11斤。按这个波动计算,单头母猪每月饲料消耗竟在135-330斤区间浮动。
三个阶段省出真金白银
动态调整才是王道
去年冬天寒潮时,光山县的陈德发发现猪舍温度每降1℃,母猪就会多吃3%饲料。他果断把玉米比例从60%提到65%,豆粕从18%降到15%,结果整窝仔猪断奶重反而增加1.8斤。这个活案例告诉我们:饲料配比从来不是固定公式,得跟着温度、胎次、品种随时变通。

现在盯着手机算账的老张终于露出笑容:原来给母猪备料就像给自家孩子做饭,既要管饱更要管好。那些撒在地上的饲料渣,用笤帚扫起来拌点麸皮,还能给育肥猪加个餐。这精打细算的功夫,可不就是咱庄稼人的传家宝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