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的仔猪断奶重总比你的多2斤?去年河南养殖户老李做了个对比实验:同样品种的仔猪,A组教槽料添加12%发酵豆粕,B组用普通豆粕,28天断奶时A组平均体重高出1.8公斤。这背后藏着个关键问题——教槽料里多少发酵豆粕好?

发酵豆粕可不是简单替换品
山东农科院检测显示,发酵豆粕的小肽含量是普通豆粕的3倍,但粗蛋白反而下降5%(参考:2025年《饲料工业》第43卷)。这意味着添加比例需要重新计算,绝不是把配方里的豆粕直接等量替换。
这里有个关键点要注意:教槽料中发酵豆粕最佳占比在8-15%之间。广西某饲料厂做过梯度测试,添加量超过18%时,仔猪采食量反而下降13%,因为发酵产生的酸味过重。
① 仔猪日龄定基准
• 7-14日龄:8-10%
• 15-21日龄:10-12%
• 22-28日龄:12-15%
河北养殖场实测数据表明,21日龄仔猪吃12%添加量的教槽料,腹泻率比8%组降低41%。

② 看原料颜色辨质量
优质发酵豆粕应该是浅咖啡色带白色菌丝,若出现黑斑或结块,说明发酵过度。这类产品要减少2-3%添加量。
③ 检测pH值调配方
教槽料整体pH值建议控制在5.8-6.2。每增加1%发酵豆粕,pH会下降0.15。举个例子:原配方pH6.5时,添加10%发酵豆粕需要补加0.3%碳酸氢钠。
| 添加比例 | 日均成本 | 料肉比 | 腹泻率 |
|---|---|---|---|
| 8% | 2.1元 | 1.38 | 19% |
| 12% | 2.6元 | 1.22 | 7% |
| 15% | 3.0元 | 1.19 | 5% |
| (数据来源:2025年全国教槽料应用调查报告) |
江西养殖户张姐的教训:去年她直接按15%添加发酵豆粕,结果仔猪出现软便。后来发现是用了水分超标的原料,调整到12%后问题解决。这说明原料含水量必须控制在12%以下,每超标1%,实际添加量要减少0.5%。

Q:发酵豆粕能完全替代普通豆粕吗?
不建议全部替换。保留3-5%普通豆粕能提供必要的抗营养因子,刺激肠道发育。完全替代组在试验中表现出空肠绒毛高度降低18%(参考:2025年《动物营养学报》)。
Q:需要额外添加酸化剂吗?
当发酵豆粕添加量超过10%时,建议将酸化剂用量减少30%。云南某饲料厂的生产记录显示,12%添加量配合0.1%甲酸钙效果最佳。
发酵豆粕比重比普通豆粕轻23%,容易产生分层。广东养殖户的实测表明:搅拌时间需延长至8分钟,均匀度系数要达到90%以上。有个简单检测法:随机取10把饲料,颜色差异不应超过3个色阶。

在山东万头猪场实践发现:10%发酵豆粕+2%血浆蛋白粉的组合,能提升赖氨酸利用率17%。但要注意,发酵豆粕与鱼粉的配伍比例建议控制在1:0.6,超过这个比值容易产生腥臭味。
最后说个容易忽略的点:夏季高温季节,建议将发酵豆粕添加量下调2%,同时增加0.2%维生素C。去年八月,河南连续高温导致多家猪场教槽料结块,后来发现是发酵豆粕吸湿性过强引发的问题。记住,好配方从来都不是固定数字,而是动态调整的艺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