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某油厂采购经理老张急得嘴角起泡——刚签的5万吨美豆合同,到港价比签约时每吨涨了380元,这进口大豆到港价到底怎么算?新手如何快速搞懂这些门道?咱们今天就仔细说说。

山东港口最新到港的一船巴西大豆,CNF报价显示480美元/吨,实际到厂成本却折合人民币3860元。这里头藏着三个关键参数:
举个实例:某贸易商去年12月订的5万吨美豆
| 项目 | 签约时 | 到港时 | 价差 |
|---|---|---|---|
| 芝加哥期货价 | 1350美分/蒲 | 1425美分/蒲 | +75美分 |
| 升贴水 | +180美分 | +220美分 | +40美分 |
| 运费 | 58美元/吨 | 62美元/吨 | +4美元 |
| 到港成本 | 3780元/吨 | 4230元/吨 | +450元/吨 |
今年3月最新比价:

但要注意!江苏某油厂贪便宜买的阿根廷豆,到港后发现杂质率超4%(合同约定≤2%),每吨扣款130元。这就是为啥说到港价≠到手价。
浙江贸易商老王教我的土办法:
① 芝加哥期货所盯盘:美豆主力合约涨跌1美分≈到港价波动8元
② 国际海运指数:BDI指数每涨100点,运费多掏3美元/吨
③ 国内油厂开机率:超过75%时,现货价必涨
说实话,上周连云港到的一船美西大豆,表面到港价4150元,实际扣了水分超标和破碎粒,折合真实成本4380元。新手千万别只看合同数字!

最后说点实在的:见过太多人只看CNF报价就下单,结果到港价比预算超20%。记住,进口大豆到港价是动态算术题——期货、汇率、质检每个环节都能让你赔哭。建议新手至少预留8%的波动空间,别把家底都押上!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